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踏进冬至,春归有期

2024-01-19 10:13:05

□ 苏宝大

 

民谚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这天是一年当中,夜最长,昼最短。冬至日与夏至日相反。

从冬至日这天起,每九天称之为“一九”,依次类推开始数九了,正式进入数九寒冬的模式。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从冬至“不出手”“冰上走”,再到来年春分后,由寒转暖,柳树萌芽,桃树开花,大雁飞来,和有关农事活动变化规律的过程。据史料记载,《九九歌》大约起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经开始广泛流行。

踏进冬至,天气变得更加寒冷,阵阵刺骨的寒风,人要是站在旷野,裹得再严实,手和脸都会冻得通红。可是,鼻子却变得更加灵敏起来,而一向矫情的胃,到了这个节气,却蠢蠢欲动,开始不善素食,却偏好荤食了。

踏进冬至,漫步于乡村的阡陌巷道,到处都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炸肉丸子的油香,酿造米酒的醇香,朔风中那爆米花的香和寒风中飘散出的腊肉奇香。再漫步于清冷的旷野,还能嗅到那浓郁的泥土和着麦苗的香。这浓浓的香,唯有寒冬里才会有,也永远属于这个冬天。因为衬了冬的清冷,会愈发的诱人。如果隔段时间来一场大雪,又适逢初开的腊梅花,那这掺杂的隆冬味儿就显得更加地浓郁了。

踏进冬至,自然而然又会多了一份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水流东去归大海,日转西下思故人”,在我们这里,冬至日的前一天,家家都会备好食物、香烛、纸钱,进行祭祀。因为天气日趋寒冷了,人们怕故去的亲人在冥间缺衣少穿,这样的祭祀活动一代代传承着。据清代风俗志书《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记载:“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有时,当我们身陷泥潭,置身低谷,忙忙碌碌,从寒风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可以放松一下身心,炒几样小菜,来几两小酒。再来慢慢想一想草木之萌,都会在寒冬里悄悄地蛰伏,蓄势待发,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熬”字。熬是积累岁月,熬是历练打磨。

踏进冬至,春归有期。只要熬过了这个隆冬,不久就会寒冷渐消,河水潺潺,小草萌芽,花开花落,美好的一切终将如约而至。一晃一年即将过去,不知不觉又增添一岁。我们无法给生命增加长度,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滋养生命,享受清冷的冬天带来诸多的雅趣。

“冬至到,羊肉俏”,捧上一碗乳白色的羊肉汤,咕咚咕咚,吸溜吸溜,热乎热乎,温补阳气,抵饥挡寒,温心暖胃。吃过了,喝过了,浑身舒畅。为了驱散凛冽的北风和刺骨的严寒,再邀约三五好友,不妨趁着清冷的夜色,走进浴室,泡个温暖舒服的热水澡,忘掉生活中所有的艰难与苦涩,那这个冬天就会不知不觉慢慢过去,人生又何尝不就是寒风、雪花、风雨和暖阳,如此一天一天过下去的吗?俗话说,熬过了极致的黑暗,就会迎来黎明时的破晓。

3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