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 篮
话渔·画渔(143)
鳖 篮
文/刘春龙 图/李劲松
家乡有一种渔具叫花篮,好多人听不明白,花篮不就是装了花的篮子嘛,这跟捕鱼有什么关系呢?我第一次见识这种渔具也有疑惑,可渔人说,从古到今都这么叫的,还能改了不成?
花篮最初是用来捕鳜鱼的。渔人编好两头留有洞口的竹笼,里面拴条活的小鲫鱼(一根线扎住背鳍上的硬刺),将其沉入水底。鳜鱼喜欢钻洞,偏爱活食,自然会游进笼内,而洞口装了倒须,鳜鱼只能进不能出。后来渔人图省事,不再用竹篾编织花篮了,改用塑料网片替代,下篮时撒些浸泡过的麦粒。原理虽说差不多,但鱼是觅食时误入的。捕的也不是鳜鱼,而是鲫鱼鲤鱼什么的。对渔人来说,管他哪种方式哪个品种,捕到鱼才是硬道理。
鳖篮是花篮的一种。捕鱼的花篮不见有谁叫鱼篮,但渔人对捕鳖的花篮一定称之为鳖篮,当然也有直接就叫甲鱼篮的。鳖篮看似一个整体,实为两个单体竹笼组合而成。单体竹笼长度与直径均在50公分上下,只是一头略微小点,大的一头设置倒须。渔人将两个竹笼略小的一头重合卡住,再别上一根竹签,以防滑脱。花篮捕鳜鱼的诱饵是小鲫鱼,捕甲鱼则大都用猪肝。有人说,甲鱼在水里看见猪肝,就像人在暗夜看见灯笼,老远就感觉到了。事实并非如此,吸引甲鱼的是气味,继而是美食。小时候用缝衣针做鱼钩捕钓甲鱼,把猪肝切成一条条穿到针上,完了到河边洗手。手刚入水,小鱼就疯拥而来,叮食粘在手上的猪肝黏液,痒酥酥的,甚至还有大些的鱼“偷袭”,也不怕人。双手弯曲,保持不动,然后猛一合拢,常会逮到小鱼。由此可见猪肝的诱惑力该有多强了。凡事不可绝对,除了猪肝,猪血或鸡鸭鹅血也行,跟麸皮拌和,用纱布包裹,同样可以达到诱鳖入篮的效果。
有了渔具,也配了诱饵,但未必就能捕到甲鱼,你得知道哪里有甲鱼。老道的渔人沿河走走看看,就能辨别有无甲鱼。清水河边,如有甲鱼爬过,会留下清晰的爪印。若是浑水,则要看仔细点,甲鱼有埋泥的习性,藏身处会有沫花,鼻孔呼吸也会冒出气泡。看出有无甲鱼固然好,但渔人更多的是凭感觉,甚至随性而为。他们相信,只要是甲鱼,它就无法抵御美味的诱惑。
鳖篮多在夏季使用,此时甲鱼最为活跃,也最为贪食。鳖篮通常张在水下1米左右的“二道坎子”上,篮上扣个砖块,好让它沉底。或许担心篮体显眼,渔人还会盖些水草,以增强隐蔽性,减少甲鱼的警觉。
张鳖篮的多半是看鱼塘的人,很少看到正儿八经的渔民,也不见忙里偷闲的农人,不知何故。看鱼塘的又分两类,一类是看精养鱼池的,一类是看粗养河沟(或庄塘)的。前者大都中年单身汉,鱼池边搭个舍子,夜里当保安,白天帮主人打杂。后者多是老年夫妇,舍子搭在拦河箔口旁,门前架个绞关,有船来了放下拦网,船过了再升起拦网,也叫“看口子”。看口子的只管看口子,防偷盗另外有人,叫“抄塘”的,也就是夜间巡塘。不管哪类看鱼塘的,他们似乎有的是时间编鳖篮张鳖篮。专业渔民也许嫌麻烦,折腾半天就张了十只八只鳖篮,还不定能捕到甲鱼。张小钩可能更便利,吃蚯蚓的鱼都能上钩,大小通吃,渔民捕获甲鱼多数是这种方式。农人呢,更愿意用猪肝穿针捕钓,再不就用甲鱼枪“打”了。
即便是看鱼塘的,也不在自己看护的鱼塘里张鳖篮,精养鱼池尤甚。因为偏爱猪肝的不止甲鱼,是鱼都喜欢,你把鳖篮张在鱼池里,主人固然没养甲鱼,但你捕到放养的青鱼鲤鱼了,这算哪门子事?看口子的还好,毕竟年纪大了,鳖篮里就是钻进别的鱼,主人也会原谅,再说这本就是广种薄收的事嘛。不过,他们知道避嫌,只把鳖篮张到塘外的芦滩旁、河沟边、垛田间。常常是这样,傍晚张下鳖篮,早更去收篮,甲鱼是有几只,可别的鱼也钻进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