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材 罾

2024-06-07 14:23:22

话渔·画渔(155)

材 罾

文/刘春龙  图/李劲松

 

一直想写一种渔具,每次临到动笔又搁下了,实在是因为这种渔具的名字不怎么好听,心有顾虑,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名字取代。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这种渔具还是很小的时候。那年村里疏浚生产河,先在河两头打上坝,再用抽水机排干水。河水还有半人深,就有人急不可待捕鱼了,或站在岸边、或湴到水里,渔具多种多样,趟网、扒钩、鱼罩、捞海、提罾,什么都有,最多的是提罾。

提罾都是农家自己做的。两根长长的竹片交叉着撑起一张网的四个角,也可用四根竹竿作支架,三个边围上一截网片,一个边敞着,上端固定好。有的还在底纲中间扣上一根门杆,以利罾网着底,不留缝隙。提罾可大可小,一般底长1米多,宽七八十公分,围网高约六十公分。操作提罾时,通常右手抓罾,把罾摁到水底,用左脚往罾里赶鱼;也可左手抓罾,右脚赶鱼,全凭个人喜好。提罾因其小,捕的鱼也小,大都是些小杂鱼,难得碰到大点的鲫鱼鲤鱼。提罾也有叫踢罾的,都对,前者义在手,用手提;后者义在脚,用脚踢。

这么多提罾涌到一条河里,各玩各的,想往哪去就往哪去,看到某个地方鱼多,常常一窝蜂冲过去,罾都没法放了。闹过一阵后,不知谁带的头,他们排成了一队,像出操一般,沿着浅水处依次向前,绕河走圈,一手捺罾,一脚踢鱼,井然有序。

就在这支队伍里,忽然插进一个人,他的提罾与众不同,明显比别人大多了,甚至双倍还要多。操作方式也不一样,既不用手提,也不用脚踢,这也算提罾吗?只见那人左手抓着一根竹竿,竹竿一头支在大腿根上,接触处似乎设置了机关,另一头固定在罾架顶部;右手也抓一根竹竿,竹竿末端装着一截木棍,呈丁字形,有点像捣网渔船上的棒篙;腰间别着一只鱼篓,还有一把捞海。他先将罾沉入水底,再用棒篙由远及近边捣边推,赶鱼入罾,然后把罾“扳”起。罾里的鱼自然比别人多了,多也罢了,也比别人的大,这一罾就有好几条鲫鱼。那人从腰间拔出捞海,抄起罾里的鱼,放进鱼篓。

这样一来,岸上的也好,水里的也好,都停下手中的渔具,看他一个人表演了。看着看着,有人发现了端倪,这人不是本村的,就有人要驱赶他,随即又有人帮着讲话,大概是他家什么亲戚,大家重又相安无事。

我们从未见过这种罾,好多大人也没见过。一旁推趟网的杨老伯说,这个呀,叫材罾。材罾?没听说过。我们跟在后面问,为什么叫材罾呀?杨老伯坏笑,材嘛,不知道啊,你爷爷最喜欢,回去问你爷爷。我还真的回去问爷爷了。爷爷听说是杨老伯让问的,骂了一句,老不正经的。原来这个材就是棺材,老辈人忌讳,就简称材了。如此说来,材罾也就是棺材罾了。那为何叫棺材罾呢?是取其形状像个棺材,还是借物寄意,入罾之鱼如同进了棺材?这就说不准了,或许两者都有吧。

想来也没啥顾虑的,棺材就是棺材,旧时土葬,谁去世了不进棺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视棺材为吉祥之物,报恩可以送恩人一口棺材,这在文学作品里是常见的;给上司送礼也可送棺材,并非真棺材,而是工艺品,寓意“升官发财”。兴化东门有个发财巷,就因巷里曾有十多家棺材铺而得名。想起过去,老人还健在呢,家人就给他预备棺材了。阿锁爷爷就有一口棺材,放在床铺边,好像也没人觉得害怕。有一次,几个小伙伴玩“躲猫猫”,阿锁藏的地方谁都找不到,没想到结果出人意料,阿锁从他爷爷的棺材里爬出来了。那时,谁家里放一口棺材,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这样一说,叫它棺材罾未必不可,但作为题目还是觉得不妥,就用民间约定俗成的,称作材罾吧。其实这个材字,《新华字典》有三个义项,最后一个就是“棺木”之意,还举了个例子,“一口材”。你看,方言存古义,民间有文化吧?

 

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