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悬 钩

2024-06-14 09:54:00

话渔·画渔(156)

悬 钩

文/刘春龙  图/李劲松

 

兴化有“昭阳十二景”之说,其中的“两厢瓜圃、十里莲塘”描述东郊车路河两岸的风光,两景均在垛田境内。“两厢瓜圃”是指垛田这种特殊的土地上盛产各种瓜果蔬菜,此景自不必说。可我一直对另一景“十里莲塘”抱有怀疑,因为自打记事起,车路河两边我就不曾见过或难得见到莲叶,后来车路河南岸修建了兴化至东台的公路,莲叶更是不见踪影,何来的“十里莲塘”呢?怀疑归怀疑,或许在命名这两景的年代,“十里莲塘”是个真实的存在。不过,小时候的印象绝对是“十里菱塘”,整条车路河除了行船的通道,满满的都是菱叶。

清明刚过,庄户人家就开始在大河小沟“下”菱种了。如是下在岸沟里,则在沟头的岸坎上撒点石灰,或者插上一把芦柴,做上标记;如是下在大河里,则在外围插几根竹竿,缠上绳子,拉起“警戒线”;这就表明里面已不允许罱泥、行船、捕鱼了。等菱叶浮出水来,先是三三两两,继而次第铺开,乡村里的孩子常会手握一柄鱼叉,沿着河岸搜寻菱塘里的游鱼。到了盛夏,菱叶蓬蓬勃勃、密密挨挨,都看不到一点水面了。再从菱塘走过,不时听到唼喋之声,间或哗啦一响,必是鱼儿无疑了。可惜只听其音,不见鱼影,孩子们无从下手,唯有干着急了。

菱塘确实是鱼类的好居所,既有安静的环境,又有丰富的饵料,关键是避开了外界的纷扰。一般而言,鱼儿“躲”在其中,渔人是奈何不得的。然而,在有些渔人面前,只是小事一桩,他们总能想出妙招,捕获菱塘里的鱼,这或许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吧。

老家在城东旗杆荡,坐船到城里,必从车路河走。当船挨着菱塘了,孩时的我们就会趴到船帮上,顺手抓起一个菱蓬,看看有无菱角。正一门心思摘着几只刚冒出的嫩菱,菱塘里忽然“轰隆”一声,吓你一大跳。那一刻心里就想,什么鱼,有多大,该怎么捕到它?如果是在傍晚从城里返回,有时会看到渔人沿着菱塘边张下一条条丝网,等着进出菱塘的鱼儿触网。也有张小钩的,无数把小钩间隔着扣在一根线上,钩上穿着蚯蚓,在菱塘边布下,沉入水底,等着鱼儿吃食上钩。两者都有碰运气的成分。鱼不上网怎么办,总不能到菱塘里往外赶吧?鱼倒是主动吃食,可上钩的只是小型底层鱼,比如鲫鱼黄颡塘鳢。

这时,轮到一种新奇的捕钓方法出场了。它不混杂在丝网和小钩当中,而是另找一处适宜的舞台,车路河与其他河道交汇的区域,伴有缓缓的水流,当属最理想的选择。同样是在菱塘边,渔人每隔四五米插下一根竹竿,竹竿与竹竿之间贴着水面拉上九股塑料线,塑料线间距半米左右系上了捺拃长的尼龙线,尼龙线下面就是钓钩了。这钩比刚才说的小钩要大,又比滚钩小了好多。诱饵以拇指大的小青蛙、“旱鸽子”为主,这玩意好捉,田头岸边有的是;也可用小杂鱼,像䱗鲦、麦穗鱼,需提前备着:不管哪一种,都必须是活的。布下的钓钩是悬挂着的,活饵会不停地挣扎,小鱼在水下打转,小青蛙则在水上蹦跶,自然弄出不小的动静,也就容易引起肉食性鱼类的注意,进而攻击。这些喜好活食的猛鱼,原本还要辛苦捕猎,这刻见有美味就在眼前,岂有不食之理?到了夜间,河道少有行船,菱塘内外分外安静,白天的戒备荡然无存,猛鱼们的扑食活动更为放肆。凌晨时分,渔人沿着菱塘边依次收钩,老远就听到上钩鱼儿的声响了,左手轻轻拽住钓线,右手悄悄伸过捞海,把鱼抄起。上钩的多为鲌鱼黑鱼,偶尔也会碰上鳜鱼鱤鱼,总归都是“吃鱼的鱼”。

这种悬钩捕鱼,有个前提,那就是菱塘无人看护,任其野蛮生长。可绝大多数菱塘是有人“蹲守”的,尤其在采菱时节,因为菱塘兼有罧塘的功能,不仅产菱,还会“焐”鱼。当菱采完之后,农人会用竹箔把菱塘围住,来个“关门打狗”,乡人称之为“出罧”。尽管鱼是自由的,但看塘人固执地认为,进了菱塘的鱼就是自己的,准备进菱塘的鱼也是自己的,这就没法说了。碰到不太好说话的,渔人会给点小恩小惠,或承诺捕到鱼了分你两成三成,或干脆塞上一包两包香烟,有的看塘人会坦然接受,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俗话说得好,求人不如求己。到人家菱塘捕鱼总有点忐忐忑忑,还不如自己找块地方种上菱呢。那时的河面不像后来这么金贵,“抛荒”的多了,渔民也就顺便“拾”过来长菱焐鱼。这样一来,吃菱不花钱了,张悬钩可以随心所欲,等菱采摘结束还能“出罧”,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完)

 

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