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遍地传说

2024-06-28 09:51:16

文/刘春龙

 

这些年,兴化垛田的知名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响,可说是“走出国门、誉满全球”了。人们或许只记着垛田油菜花的功劳,殊不知还有同样生长在垛田之上的杉树林的贡献,只是大家已习惯叫它“水上森林”罢了。试想,不管哪种植物,油菜还是杉树,抑或后来为旅游所需改种的向日葵、万寿菊、马鞭草、格桑花……倘若离开垛田这个载体,它们还能享有如此这般令人惊艳的美名吗?

来兴化旅游观光的人多了,常有人问,垛田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一开始好多本地人也搞不清,后来都学会反问人家了,垛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你说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接着又有人问,垛田是怎么形成的?你要问一个垛上老农,他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挖的!现在问得最多的问题,垛田何时形成的?老农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会肯定地告诉你,老早哦。这话等于没说,老早是多早,早到什么年代?没办法,只好咨询本地的文史专家了。

“相传大禹治水时……”他们常常这样开头,也许觉得兴化是水乡,垛田又是别处没有的地貌,不攀上大禹似乎说不过去。

传说有根有据。大禹治水有功,深得舜的赏识。舜紧急召见,欲委以重任,是不是正想把帝位禅让于他呢?大禹顾不得劳累,带着满身泥水就出发了,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当走到东海之滨,只见茫茫泽国,白浪滔天,大禹一惊,忙问随从何故。随从也不清楚,说是大概忘了治理。大禹不免愧疚,心急如焚,浑身乱抓,身上的泥巴一块块掉下来。没想到那泥巴入水后慢慢长大,变成东一个西一个,大一个小一个的土墩子,也就是垛田了。

这姑且称之为“大禹说”。大禹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治水英雄,垛田这片天下独一的土地,如果少了大禹的眷顾,也就无法形成现在的模样,更不会成就一个又一个神奇。这是垛上人的自信,可大禹时代距今太过遥远,垛田的历史有这么古老吗?

于是,“大禹说”流传一段时间后,新的传说又来了。那就是“八仙说”,且在口口相传中,演绎出多个版本。一说八仙过海时,何仙姑抖落下一片片荷花瓣,荷花瓣就成了垛田。叙述者还不忘佐证,说兴化又称“荷叶地”,就是这么来的。一说铁拐李偷吃蟠桃,被王母娘娘贬入凡间,罚种金瓜。历经磨难,金瓜终于成熟,铁拐李酒后兴起,大啖金瓜,吐出一粒粒瓜籽,瓜籽就变成了垛田。还有一说则将何仙姑与铁拐李的故事合二为一。两人斗法,各逞其能。先是何仙姑从手中的荷花上摘下几片花瓣,抛撒到海里,花瓣飘落在水上,慢慢变化成一个个土墩。铁拐李也不示弱,将系着葫芦的拐杖使劲一抖,葫芦里蹦出无数个籽儿,籽儿一掉到海里瞬间化成数不清的垛子。

八仙的传说显然比大禹治水晚多了,对垛上人而言,或可增加点可信度,但这种可信度只能自我安慰,传说就是传说,何况又是这样的传说,更是当不得真了。大禹也好,八仙也罢,毕竟离他们太远,既有时间的,也有空间的,想要弥补此中的缺陷,就得借助一个更近一点的真实的人和事,才好把这些传说续写下去。

这个真实的人就是民族英雄岳飞,这个真实的事就是岳飞抗金,由此关于垛田的传说也就有了某种真实性。明嘉靖《兴化县志》记载:“旗杆荡,在县东南,岳武穆战逐金虏时,驻师于此。”旗杆荡这个地方就是因岳飞在此操练水军竖立的旗杆而得名。说是那时旗杆荡一带水网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岳飞利用这独特的地形,在湖滩上开挖出一条条沟汊,挖上来的泥土堆成一个个垛子,修筑成迷宫一般的战壕,借此打败了金兵。岳家军撤走以后,当地人纷纷效仿,不断挖土垒垛,种上瓜果蔬菜,垛田也就越来越多。这算是“岳飞说”了。

这些传说是就整体垛田而言的,具体到每一个垛子每一片垛子,垛上人同样赋予它们奇妙的传说。兴化有个东门泊,东门泊连着车路河,车路河向东不远有个垛子。这个垛子上有棵梧桐树,每到夕阳时分,就有凤凰栖息其上。到了夜间,整个垛子竟通体发光,亮如白昼。这事不知怎么被“洋鬼子”盯上了,发现垛子下藏着夜明珠,他们偷偷挖开垛子,盗走了夜明珠。自从没了夜明珠,垛子上的梧桐树渐渐枯萎,凤凰自然也就不来了。这个垛子所在的地方就是如今的凤凰垛村。还是这条车路河,传说是刘伯温拓宽的。原来朱元璋登基后,老是担心江淮防务,刘伯温出计拓宽车路河,以便大军顺流而下,又在两岸堆垒若干个垛子,设置“八卦阵”,利于打击流寇。据说,朱元璋还来巡视过呢。车路河再向东就到得胜湖了,周边同样密布垛田,那里有个地方就叫“水浒港”。垛上人固执地认为,假如没有垛田,梁山好汉张荣伏击金兵何以“得胜”?施耐庵又怎能写出神神秘秘的《水浒传》?

这样的传说很多很多,除了垛子,还有村庄、湖荡、河流,似乎垛田的每一块土地都有这样那样的传说。想来一个遍地传说的地方,定然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不过,仅仅以传说解释垛田的由来是远远不够的,那垛田到底从何而来?垛上老农已有答案,挖的,老早哦。可总有人刨根问底,怎么个挖法,什么时候挖的?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且待以后慢慢细说。

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