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我家就在垛上住

2024-08-02 08:55:17

文/刘春龙

 

人类的居住形态总是由自然环境来决定的。重庆是山城,周庄是水镇,陕北有窑洞,湘西有吊脚楼,内蒙则有蒙古包。按说,地处里下河平原上的垛田,民居再有什么特点,也不会跳过里下河这个区域。这话既对也不对,对的是整体的风格,不对的是个体的差异。

这个个体的差异就是垛田,因其特殊的地形以及产生的过程,也就决定了垛上村落的布局与走向。俗话说,垛上垛,随你住。兴化属于里下河湖洼平原,在没有形成大面积人工垛田之前,其实就已经出现少量的自然高地了,姑且称之为高的垛田。这些垛田或可用于农耕,但更多的是用来居住。起初的垛子本身就高,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建房居住。明嘉靖《兴化县志》并没有作为种植之垛田的介绍,只是提到了“铁棺垛”“莲花垛”这两处“古迹”,还有一条位于“县南三里”的叫“何垛”的河流。明代兴化属高邮州,稍后的明隆庆《高邮州志》直接说明:“凡基址隆然而起者即以垛名,其上遂成聚落。垛之大者,居民有千家,小者亦不下二三十家。”由此可见,那时的垛只是居住之地,不仅高邮的三垛、甘垛,包括兴化的荻垛、大垛。

现在来看垛田村落的形态,只能是因垛赋形,依垛而建。当那些大型的垛子发展成“居民有千家”,甚至更多的集镇之时,那些“小者亦不下二三十家”的垛子也就成了村落。又因为垛子四面环水,各自独立,等这些“二三十家”的垛子容纳不了更多人口时,他们会选择周边的垛子,建设新的居住点。

一个典型的例子,垛田有个长安村,本名“长岸村”,只因整个村庄建在一条南北向的狭长的垛岸上,南到龙尾河,北到高杨河,长约1000米。外人不知村名的来历,想当然地写成“长安”,或许长岸村人也觉得“长安”这个名字不错,也就顺理成章地改叫长安了。更多的垛子则是零散的,比如东门泊南侧的小戚村,由小戚舍、钱家舍、面八舍、唐家垛等自然村落组成,还有上官河与澄河交汇处的绰口荡村,由榔头舍、中舍、王口舍、马草羊等自然村落组成,这些自然村落都是建在一个个小垛子上。

垛田从它诞生以来,总是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从兴化以及周边地区的史料中不难看到,最初的垛只是作为居住之地和村庄之名,后来当垛田难以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垛才从居住功能逐渐向居住与生产交融,进而发展到居住与生产分离。

乡下人说自己的庄子小,常常这样自嘲,“麻团大的庄子,油条长的巷子”。而垛上人谈及自己村庄的布局与形态,则有另一句俗语,叫作“麻花炸的庄子、水蛇游的巷子”。前一句的“麻花”并不是特色油炸面食的麻花,比如天津大麻花,而是炒货的麻花,原料是玉米粒,类似于爆米花。垛上人家喜欢吃这种麻花,将干玉米粒放到锅里炒,当达到一定热度时,玉米粒会炸裂开来,四处蹦跳。这个比喻颇为形象,我们现在看到的垛上村庄,常常是在一个大庄台周边散落着一些小的居住点,垛上人称之为“洲子”,或叫“鬏子”,亦称“舍子”,呈众星捧月状。这里仅举芦洲村为例,老庄台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现在的规模,东至黄家荡,西邻旗杆荡,南到癞子荡,北依得胜湖。如果不是湖荡的限制,芦洲还不知道会扩展到多大的区域呢。后一句“水蛇游的巷子”还好理解,既是这样的地貌,村庄的街巷就会弯弯曲曲,宽宽窄窄,像水蛇游动的样子。这种状况在那些小村庄表现更甚,看不到一条街巷是直的,都是七拐八弯,本已弯曲,有的巷子还特别窄,对面来人都要侧身通过。有人说,你到垛上村庄找人,即便告诉你怎么走,你都不一定找到;即便来过一次,过段时间再来,又不知怎么走了。

当然,垛上村庄也不是没有整齐的房舍、平直的街巷,但那并非是在原庄台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而是进入“集体化”时代将垛子平整后的产物,像翟家垛村、三羊村等,还有就是改革开发以后统一规划的新庄台了。这样的建设格局粗一看已没有一点垛田的痕迹,完全是新农村模样了,或许这正是垛上人所向往的。只是那些想来领略垛上风情的游人不免失望,看了老村落的过往,再看新庄台的现代,似从梦境中醒来,怀疑自己的所在。

因是“麻花炸的庄子”,那些蹦出去的“麻花”“洲子”也好,“舍子”也罢,想要到庄上去,只能靠船。等到“洲子”上居住的人家越来越多,船行慢慢改成桥行。由此,垛上村庄也就比里下河别处的村庄多了更多的船更多的桥。家家户户都有船,大船,小船;木船,水泥船;出门卖青货的船,到垛上干农活的船;罱泥扒苲的船,专门沤粪的船;还有进城的帮船……不一而足。行船的方式也多,撑篙、摇橹、荡桨、拉纤、扯帆、挂桨……后来船渐渐少了,比如无需出门卖青货了,不再罱泥扒苲了,那些大型船只也就很难看到,就连帮船也随着畅通的公路走进了历史。早年前,江苏全省最后“撤渡建桥”的几个村就在垛田,这都拜其地貌所赐。

虽说现在交通发达了,但垛田境内仍有一些“洲子”不通桥、只靠船的,那是垛上人家实在找不到地方建房了。偶尔还会看到村边的一个垛子上孤零零的只有一两户人家,这是新“炸”出的“麻花”,自然也不会有桥,那今后会不会有新的住户来此居住呢,这就不知道了。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