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回乡偶拾

2024-09-06 09:51:49

□ 朱秀坤

 

也就45分钟车程,油门一踩,便到了乡下老家。

没什么主题,纯粹是带上妻儿,回老家看看。好久没回乡里了。

大姐夫正在收拾小菜园。马上去地里摸了两条水嫩清甜的“冬瓜酥”给我们解渴。“呀!真好吃。”姑娘咬一口,连声夸赞。“那是,自家种的,城里贩子卖的瓜哪能比?”说完便咧嘴笑。又去掐山芋藤,知道我们一家好这一口。我也帮着掐,能听到鲜嫩茎叶被掐断的清脆声响,溅得一手绿汁,一股植物的清芬弥散开来,似能将心房染绿。姑娘见瓜架上有两只短胖的青白瓠子,举了手机便拍。姐夫一并摘了让我带回,说这东西泼皮,长得快,不吃就老了。妻见一地的蔬菜长势好,顺口说,这韭菜碧绿生青的,比她昨天买的漂亮多了。我见地上还有马齿苋,一并要了。看得邻居吴爹爹两口子直发笑,“马齿苋也吃?不过是乡里喂猪的野草罢了。”“现在可是人们爱吃的美味了,营养价值还高。哪天你们也尝尝?”我说。

吴奶奶要送我两根嫩丝瓜,我再三不肯要。她说,几十年的老邻居了。硬是塞进了我的篮里,说自家长的,不值钱,不过图个新鲜。我不好拂逆,只得谢过,收了。她乐呵呵地说,乡里乡亲的,谢什么?

吴爹吴奶老两口坐在巷口吃饭,凉风款款地吹,清爽怡人。小饭桌上是一盘炒毛豆、一盆煮杂鱼,又有小钵炖苋菜梗,汪了一层金黄的菜籽油。吴爹惬意地喝酒,邀我也来一杯,我笑笑摇手婉拒了。吴奶夹起一段苋菜梗,吮得“吱吱”有声,香得让人眼馋!儿时常食的苋菜梗啊,最下饭的农家美食,真是让人食指大动,许多年没尝过了。

去二姐家途中,见西邻嫂子顶着日头在菜地里薅草。待她抬头,一张笑脸马上开成一朵花。说在城里带孙子,儿子儿媳双休,这才得空回来,在城里好是好,到底不放心地里的庄稼蔬菜。又絮絮地与我闲聊,说好久不见了,上次还是在“荷兰花海”偶然碰到的。我随口说,你这一片辣椒长得真好哎,结得密密麻麻、又青又红的,辣不辣?她马上摘了大把辣椒,往我手里塞,带回去吧,不算辣,味道好着呢,红透了正好磨辣酱。又说是她在网上买的种子,叫“二荆条”。我有点好奇,你会网购?她很得意:“我还搞过网络直播呢,在网上卖过包子、饺子,你信不信?”

饭后,在村里闲逛,乡亲们见了都亲切地与我说说话,聊上几句。小女看有人在卷长长的百叶布,又要拍照。我干脆领她到豆腐坊,请主人讲解豆腐、百叶的制作过程。告诉她,手工百叶如今已属罕见,但味道真不是机器制作可比的。正好巷里坐着莲婶,说,“你家姑娘?记得她刚出生时粉嘟嘟的,我还抱过呢。这一晃就大了。”见莲婶脸色发白,身体单薄,一问说时常肺出血,刚从城里住院回来。又说,“这病总断不了根,先养着吧,暂时还死不了,只是苦了我家老头子……”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得安慰说,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走到一处水码头,姑娘蓦然发现一只红蜻蜓歇在扁豆叶上,马上就去拍照,红蜻蜓像有意配合,愣是不动。直到拍好了才潇洒飞去。见河里有快乐嬉戏的参鲦子,有开花的菱盘,还有人家捕鱼虾的虾笼,姑娘是见什么问什么,见什么拍什么。我只好耐着性子一一解释。她突然又问,你不是常说码头上可以摸到螺蛳吗?我咋看不到呢?我说,前几天刚下了雨,现在水量大,当然看不到。

刚巧路过的老邻居福先生听到了,随口就说:“这虾笼是我放的。拉上来,里面肯定有螺蛳,全给你带回家就是。”福先生果然爽利地拉起虾笼,倒出来多半就是大大小小的螺蛳,养在水桶里。见有几只小鱼小虾在游动。姑娘一一捡出来,放生了,这孩子到底有颗恻隐之心。福先生又指着竹架上牵牵挂挂的豇豆,说摘吧,这是“胖婆娘大腿”,肥肥壮壮的,肉多,味道好。吃不完就老了,说着随手就摘,又让姑娘动手,摘了两大捧,全送给了我们,说反正也吃不了。我当然知道福先生是厚道,但不能拒绝,只得乐滋滋收下。福先生又约小女下次来,说河里的菱角就可以吃了,全是水红菱,脆脆嫩嫩的,又甜又香。姑娘满口答应,好的,我一定来!

回城时,福先生已躺在桥边的藤榻上纳凉,边惬意地与上海的孙女打电话。这一幕让人想到秦观的一句诗:“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桥下有俯仰参差的荷花,随风送来一缕缕清香,真是闲适自在。

上车时,乡亲们都过来送我们。一位老同学的母亲说,这不是某人吗?好多年不见了,你也有白发了,我家小俊常念叨你哟。我连忙说,我小时候还在你家吃过饭,住过宿呢。婶子身体可好?我和小俊常有微信联系的。

小车旁,几位乡亲还拉着我说话,邀我常回家看看。殷殷乡情,溢于言表,让我心生感动。只遗憾父母不在了,而看我长大的白发乡亲,也在一年年老去、减少,真让人唏嘘长叹。

车开到巷道尽头,后视镜里一瞥,乡亲们还在那里看我们。

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