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 头
□ 袁根祥
碰头就是几个人各自带菜或凑份子聚在一起喝酒,不存在谁请客,谁吃白食,费用完全AA制。这种喝酒聚会的方式在老家有相当的民意基础。
小时候,父亲是生产队长,农忙季节经常要打夜工,偶尔夜工结束,男劳力拖着疲惫的身子到我家碰头。打斤把肉,买二斤卜页,洗一篮子青菜,烧一锅乱炖。饭熟菜香,大伙盛上一大碗饭,泡上菜汤,呼哧呼哧吃得肚皮滚圆。等碰头的人走了,碗里还有些剩菜剩饭,母亲就把睡着的我们三兄弟叫醒。尽管我们睡意惺忪,但听说有肉吃,连忙一骨碌爬起来,把一碗肉汤泡饭吃得精光,嘴也不擦又上床睡下了。
我上初二那年,我们几个发小突发奇想像大人那样碰头。永华拿来鸡蛋,建华铲来莴苣,永建割来韭菜,我翻出父亲珍藏的两瓶酒,地点就在桌兴家。几个人一齐动手择菜、洗菜、切菜,由桌兴掌勺。三四道菜端上桌,我们开始喝酒。每人倒上一小杯,学着大人的样子仰起脖子倒进口中。白酒直顶喉咙,辣得我们面红耳赤,赶紧吃点菜缓解一下。两瓶酒喝完,菜吃光了,我们几个也都倒下了,一直睡到太阳落山才晕乎乎回家。这是我印象中的第一次碰头,也是我第一次喝酒。
八十年代初,我招工来到县城,住在交通新村。那里居住着交通系统的干部职工,由于工作关系大家彼此熟悉。忙碌了一天回家,我习惯夹点菜捧上饭碗到外面吃。对门的泰伙,屋后的王三,还有邻居老刘也都捧着碗,不约而同相聚在巷头。大家相约适时碰头。两天后的晚上,两张杌子拼成的小桌子放到了巷口,你端一个荤菜,他带两个蔬菜,有人带了煮咸鱼,有人带了宝应二曲。我到县城的第一次碰头开始了。巷口里热闹极了,大伙推杯换盏,几个娃娃在旁边嬉闹着捉迷藏,不经意间小手就伸到了碗里,捏块猪耳朵神速地放入口中。那份淳朴温馨的邻里情,如星星点亮夜空,如微风吹散疲惫,让人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天渐渐凉了,我们的活动转到了室内。有一次,泰伙临时有事外出,我们“偷”了他家几段香肠放在锅里一蒸,等泰伙回来邀请他“入席”。我们问他香肠味道怎么样?他连声说道:“好吃好吃,比我家的好吃多了。”我们几个人捧腹大笑。
后来我搬到金桥公寓。小区很小,大家相互很快熟悉。吴大姐大方地分享从乡下带来的农产品,金女士热情地赠送自家腌制的雪里蕻,韩帅哥主动帮助修理邻居家中的水电小故障。每当夜幕降临,孩子们在院子里嬉戏的欢声笑语如同天籁,让人感受到大家庭的温馨。大人们也经常欢聚在一起谈说家常,谈工作。邻居好赛金宝!有人提议什么时候在楼下院里聚聚。大家一致称好。
正值夏秋交替,院里花红草绿,地面干净整洁。一楼的韩邻居早就把桌子和塑料凳子摆上了,并端来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蒜泥龙虾,二楼刘邻居、四楼宋邻居、二单元朱邻居纷纷从家里拿来了花生米、红烧鲫鱼、炒螺丝、烧蚕豆,移动公司姚老板买来盐水鹅、凉粉和炸干子,一大圆桌子菜很快就摆满了。我从车库拿来珍藏很久的唐子糁子酒,给每人倒上一杯。在喧嚣的都市里,在茫茫的人海中,邻里间围成一桌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白酒喝完了,楼下茶叶店老板娘又“赞助”两扎啤酒,说是给我们“漱漱口”。
每年从宜人的初夏,经过炎热的夏季,再到渐凉的秋季,金桥公寓的邻里碰头会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常常引得行人驻足称奇。隔壁小区的和女士也欣然参加了我们小区的碰头会。住在二楼殷邻居的爸爸殷老板嚷了几回:“下次碰头要带上我,我一定从临城赶过来,我也是金桥公寓的一分子。”
大家为友谊干杯,为生活干杯,为幸福干杯!邻里之间的情谊,如同一杯陈年老酒,越品越香醇,越喝越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