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的预言
文/刘春龙
知道穆青这个名字,是在读高中时,学过他的两篇文章《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谁会想到若干年后穆青会到垛田来,更没有想到他看似随意说的一句话,对垛田的发展会产生某种影响呢。
1994年4月9日上午,在兴化市委副书记李柏荫陪同下,穆青来到了垛田,其时已是他卸任新华社社长的第三年。车停在乡政府,换乘小快艇到张皮垛村,登岸走过一段圩路,来到临河一栋农家小楼。这是本地摄影家选中的点位,在这儿拍的垛田油菜花照片好多报刊发表过,随行的《兴化报》摄影记者李士祥就是发现者之一。
穆青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世上竟有这样的土地?他坦言,以前从未见过,像地道,像战壕,像八卦,何以形成,何时形成?李柏荫一一作答。想要拍到理想的镜头,农家小楼的高度显然不够,穆青试着爬上平台栏杆,这下可把大家吓坏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者,双脚踩在宽度只有十几厘米的栏杆扶手上,既要站稳,还要拍照,其难度不亚于一个没练过体操的人想在平衡木上做一套舞蹈与翻腾动作。众人唯恐出现意外,纷纷劝阻,穆青笑着摆摆手,想拍一张好照片,哪那么容易啊。但这个动作确实太危险了,或许自己也觉得不能让大家担心,勉强拍了一张,穆青就下来了。待心情平缓,把目光投向更远处的垛田,穆青忽然感慨道,这种地貌大有开发潜力,你们要好好珍惜,可以预见,垛田将会成为21世纪的旅游胜地。
关于穆青为何来垛田,最近我采访了几位当事者。一说吕厚民的垛田摄影作品引起了穆青的兴趣,中国还有这样的地貌?穆青是吕厚民的上级,他是知道毛主席身边的这位摄影记者的。一说退下来的穆青仍想着采写一篇反映苏南农村改革的通讯,这就是后来的《苏南农村第三波》,期间想拍一套像样的油菜花照片,江苏分社就推荐了垛田。一说穆青到江苏分社看到墙上的挂历,正是垛田油菜花的照片。他问这是哪里,分社同志说,就在咱们兴化,于是欣然前往。不管哪种说法,都是冲着垛田而来。
或许穆青在别处看过更为壮观更有气势的油菜花,觉得眼前这灵秀的一小片未免单调乏味,后来我们并没有看到他的垛田油菜花照片在哪发表。前几天我还在网上买了1994年后出版的收有他摄影作品的《九穆集》,期待有所发现,然而并未如愿。
能看到穆青拍的垛田油菜花当然好,不过我觉得摄影作品远没有这句预言更有价值。那段时间我在想,穆青何以有此预言?后来我在他的《苏南农村第三波》里看到一段话:“苏南农村有一种说法,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这三句话生动地反映了苏南农村改革建设的三次浪潮,概括了苏南干部群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当穆青面对从未见过的垛田,是不是又想到了那三句话,借以希望这片土地从“过去垒垛,现在种菜”走向“将来旅游”呢?
也许李柏荫把穆青的预言报告了市委市政府,也许这中间并无任何联系,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当时兴化旅游的“萌动”。我特地找出市委书记吕振霖1995年1月9日在市委全会上的讲话,他说:“我市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我市旅游业的起步。”同年2月25日,市长桑光裕在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有类似表述:“利用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积极开辟旅游业。”一个用了“起步”,一个用了“开辟”,表明市委市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积极定位。随后市委宣传部与垛田乡联合举办“金花艺术论证活动”,则最早提出了“垛田旅游”的概念,算是“开辟”垛田油菜花资源,加快兴化旅游业“起步”的一次预热吧。
不知道为什么,1995年后的几年,兴化旅游好像沉寂了。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评判过去的事情。那时提出开发垛田旅游,委实太过超前了。再者说,旅游毕竟不是上级下达的硬性任务,穆青的预言也没有任何的行政约束力。
时间总是匆忙,21世纪很快就到了,就在第一年,兴化成立旅游局,真正把旅游“摆上了议事日程”。说来颇有意味,筹建旅游局时,“准局长”竟然找到我,问我能不能委屈一下,到他那儿当个副局长。我知道,只因我是垛上人,兴化旅游要想快点“破局”,必须首打“垛田牌”。我当然愿意,遗憾的是,或许组织上真的担心“委屈”我,并没采纳这个建议。这并不妨碍几年后我以另一个身份(文化局长)继续为兴化旅游服务。旅游人几经努力,但收效甚微,最大的瓶颈就是垛田几乎看不到油菜花了。
既然城郊的垛田镇已无大面积恢复种植油菜的可能,垛田地貌又不仅仅只有垛田镇才有,那么别处的垛田呢?思路一变天地宽,这一找,还真找到了,缸顾乡东旺村就有好大一片油菜花,就长在垛田上。到那一看,果真如此,垛是垛,水是水,花是花,格外分明。也有美中不足,垛田稍显规整,看得出年代不是太久,不似城东的老垛田那样杂乱无章。管他呢,只要是垛田地貌就行。
这让决策者喜出望外,先“游”起来再说。于是因陋就简,土法上马,2006年4月,“千岛菜花景区”对外开放了。事后参与者自嘲,我们就“5个2”——2个管理人员,2平米活动板房,2条游船,2百米木栈道,2万元门票收入。垛田旅游开始“起步”了,不过距离穆青的预言还相当遥远。
机遇没有先后,总是恰到好处。2007年4月7日,中央领导要来兴化考察,想让首长留下好印象,盛开着油菜花的垛田无疑是最好的去处。首长去了“万亩油菜基地垛田”,其实就是“千岛菜花景区”。像无数第一次见到垛田油菜花的普通人一样,首长非常高兴,对这种独特的地貌以及生长其上的油菜花大加赞赏,并提出希望,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这更加增添了垛田旅游的信心与力量,接下来的两年,政府加大千岛景区基础设施投入,流转农户土地,建立专门机构。2009年4月,兴化举办了首届以垛田为主题的“千岛菜花旅游节”,从此垛田旅游按下了“快进键”。如今的“千垛景区”已是“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中国美丽田园”“全球四大花海”……
从穆青1994年说出那句预言,到2009年垛田开始真正的旅游,中间相隔了整整15年。这让我想起他笔下的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凭着“啥也别想挡住俺”的决心和干劲,差不多也是花了15年,攻克了棉花脱蕾落桃的难关。这中间有没有某种渊源呢?21世纪才过去五分之一,穆青的预言已在眼前,垛田旅游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