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永不凋谢的父爱

2024-09-27 09:45:03

□ 刘兴文

 

在岁月的长河中,父亲的身影如同永恒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然而,当我回首望去,那座灯塔已经熄灭,只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深深的怀念。

这些年,因为父母都已经不在了,我不再为家人忽然打来的电话而紧张担心,再也不用担心他们有什么意外的发生而让我焦虑不安。父亲离开了我的生活,却没有离开我的记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昔,深深根植在我的脑海。

我的父亲,朴实善良,虽不善言辞,却是生活的智者,他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许多人生的道理。

父亲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一个贫苦的家庭,贫困如影随形笼罩着每个角落,艰难的岁月似乎看不到尽头。父亲的童年充满着辛酸和无助,从小给人家放牛,受尽白眼、打骂与饥饿。17岁时就跟随村里大队人马投入到淮河治理工程之中,在此期间,我的祖父因饥饿和疾病而去世,从此,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和我的祖母共同挑起一家六口的生活重担。

大概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他总想为我们撑起伞,因为吃过没有知识的亏,所以格外重视我们的学习,坚持让我们兄妹仨上学。那一年高考,我发挥不佳,已做好学手艺的准备,但父亲却坚持让我复读,他说:“人这一辈子那么长,你看看我们受的这些苦,不都是没有文化造成的么?要相信自己,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可以说没有父亲的坚定,也就没有现在的我,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多么的艰难与不易。他勤俭朴素、惜衣惜食,甚至有点“抠门”,我曾经埋怨过他,不理解过他,可他却无私地包容着我,每当想起这些,内心总是惭愧不已。

父亲是种田能手,他常说的一句话:“种田跟带小孩子一样,你怎样对它,它就怎样回报你。”他很重视稻种、麦种的质量以及幼苗的培育,像婴儿一样精心呵护,更重视田间管理,特别是到了稻子、麦子成熟了,他总结的经验是“稻子要养,麦子要抢”,每年我家亩产收成总比一般人家高出两成左右,这也是增加家庭收入的一部分。

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在车路河整治工程工地、在火灾抢救现场,都留下父亲那坚毅的身影,以他无尽的智慧与不懈的努力,携手勤劳的村民们,共同编织了一幅幅汗水与梦想交织的画卷,最终荣获了江苏省劳动模范的殊荣。

那个年代,由于机械化程度低,拉犁还是靠人,长时间在潮湿的环境下负重劳动,导致夜间常因腿部抽筋而无法入睡,膝盖部位出现骨质增生,严重时疼痛得无法走路。过早的、长期的、繁重的劳动,导致父亲身体每况愈下,身患贲门癌和幽门梗阻并进行了两次大手术。自从我母亲去世后,除了春节之外,他总是以到城里不习惯为由独自一人在老家生活,其实他是不想给子女带来更多的麻烦。后因不慎摔倒导致股骨骨折、移位,虽多方寻求治疗方案仍无济于事,最终也没有能够留住父亲。

多少次回到老家,总会触动我的心伤,那熟悉的老地方,再也看不到他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他熟悉的声音了。一别再无归期,任热泪瞬间涌出,那种痛在告诉我:父母走了,只剩下了一段深切的怀念和温存的记忆!还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去东台三烈乡卖米,让我学算账时的点滴情景;还记得父亲在锯木厂工地看到我高考录取通知书时的欣慰一笑;还记得父亲去无锡看望我,给妹妹买的漂亮裙子;还记得父亲手术治疗在医院陪伴的难忘时光;还记得父亲去世前我最后一次给他喂牛奶时的不舍眼神……

“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我永远困在这潮湿中,在每一个波澜不惊的日子里,掀起狂风暴雨”。父亲与我们永别了,留下了他对生活深深的眷恋,留下了他对我们深切的关爱,留下了他挥之不去的笑容,也留下了很多难以言喻的遗憾。父亲的一生朴实、善良、勤劳、节俭、自强、自重,是我们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也是父亲言传身教的优良家风。

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