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龙眼凤梨穗

2024-10-11 09:05:53

■/冯巧岚

 

今年六月份有机会到厦门学习,第一次看到了长在树上的龙眼。还没有成熟,但是果子结得很多,一大串一大串的,正在树上蓬勃生长,令人喜欢不已。龙眼俗称桂圆,为同一种水果。但龙眼一般指新鲜的果实,剥去外壳后即可食用,而桂圆指晒干的去壳、只留下果肉的龙眼。如果两样同时出现在我面前,肯定要先品尝新鲜的水果。

新鲜的龙眼是圆溜溜的,比玻璃珠大一圈的金黄色果实。剥去外壳,晶莹圆润、半透明如玉珠一般。含在嘴里,如玉骨冰肌,肉弹多汁,清甜纯粹,那是一种冰凉凉的、甜丝丝的,肉质饱满细嫩的,但又异于任何一种水果的美妙体验。慢慢地享用完一小捧龙眼之后,回味无穷。龙眼也成了我心目中最棒的,没有之一的心爱水果。“玉润满苞甘露浥,文绡团蹙绛纱丸。”记得关于龙眼的几首诗句也是非常美好:“采摘日盈筐,香生比目房。食多能益智,本草有仙方。”“黄里裹冰肤,累累若贯珠。谁将龙刮目,未许荔称奴。益智神能健,清心暑可驱。”“外衮黄金色,衷怀白玉肤。壁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小时候我很少吃到新鲜的龙眼,因为它不是本地水果。只在春节前,妈妈买了一两袋作为年货送给外婆。之前曾读过迟子建的散文《龙眼和伞》中的美句,“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所以我对龙眼怀有一种美好生动的感情,觉得它是一种宝贵的、高级的、吉祥的水果。

事实也是如此,龙眼是我国南方亚热带的名贵特产。据说在珠三角农村,人们习惯于在自家的院子里栽种龙眼,有两层意思,一是龙眼树与桂花树、罗汉松一样,是风水树,希望生育众多的龙子龙孙。二是龙眼好吃,龙眼与荔枝、香蕉、菠萝(凤梨)同为华南四大珍果。历史上有南方“桂圆”北方“人参”之称。龙眼果实营养丰富,自古受人们喜爱,视为珍贵补品,滋补功能显而易见。古代人把龙眼的圆溜溜的球状果实比喻成各种各样的眼睛,大个儿的龙眼叫龙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现代人都统一叫做龙眼。还有一种美丽的传说,说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其樵夫儿子十分孝顺,每天上山砍柴卖来侍奉老母亲。就在他上山砍柴的过程中,无意间采摘到一种味道甘甜可口的果实,便带回去给母亲尝。没想到母亲吃过后失明的双眼突然就能看到了,为了纪念这种果实的神奇功效,便称之为“龙眼”。

同安有不少美食,比如福建最好的龙眼就在同安,叫凤梨穗。我们在厦门大学培训时,现场教学有一课参观了乡村振兴示范点田洋村。田洋村位于同安区大同街道北郊,近年来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在当地很有名气。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水让带领我们参观并详细介绍,并请我们品尝了半烘干的桂圆,不是才采摘的新鲜水果龙眼,也不是完全晒干的桂圆,但是有一点新鲜水果的口感,亦有一点风干后的醇厚甜蜜。这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之前从来没有品尝过的风味。不少培训学员都是第一次品尝,赞不绝口。有学员现场加了陈书记的微信,希望果实成熟时能体验到更好的美味。

现在9月份到了,陈书记果然细心,寄了不少新鲜的龙眼给他的微信朋友M,我也沾光分到一两枝,枝上硕果串串连连,像家乡成熟的水稻压弯了腰,谦逊丰盛,着实喜人。我细细品尝了一颗,感觉和我在水果店买的口感完全不一样。我好奇心大发,很细心地把普通的龙眼和凤梨穗放在桌上比较。凤梨穗个头更大,外皮颜色更深,成熟的深黄色,而普通龙眼的个头小,颜色浅。剖出果实来再作比较,凤梨穗的果肉颗粒更大,肉质更厚,味道异常甜美。而普通的味道则显得有些稍淡,甜度和鲜嫩度明显不及。听说将两种龙眼倒在桌上,好的糖度高,壳、肉、核三者相连,在平面上不易滚动,而质差者则极容易滚动。我感觉什么东西都是很有学问的,如果不用心仔细去学习了解,根本不会懂得其中的奥妙和区别。

因为喜爱凤梨穗龙眼的原因,我特意关注了同安发布公众号。同安凤梨穗栽培历史已有100多年,凤梨穗的选育与推广加快了龙眼品种的改良、提高了龙眼产品品质、促进了果农增收、形成和带动了龙眼特色产业。而龙眼对生长环境比较挑剔,世上能种植龙眼的地方有限,一般在亚热带偏温和气候无严重霜冻地区为合适。因此,龙眼历来被人们称为岭南佳果,既可鲜吃又可作药用。凤梨穗龙眼以其肉厚透明、柔软核小、色泽透红、味甜渣少,即可用药,又可作为茶点的特点,更是深得人们厚爱。苏东坡曾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实龙眼的好吃绝对不下于荔枝。荔枝品种繁多,有酸有甜,而龙眼却不管什么品种,都是甜津津的,果肉比荔枝还要透明,不过水分不多。闽南的人说吃生龙眼是不上火的,所以他们不管房前屋后,不管地多地少,总要种几棵树。

龙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干、制罐、煎膏等。龙眼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及身体虚弱等症。久食可“使人轻身不老”。这么多的益处,我怎能不喜爱它呢?!其实在厦门大学培训、参观陈嘉庚先生故居、了解先生波澜壮阔为国为民的一生后,我心里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觉得先生就是一株龙眼树,有着像龙眼树一样的深情执念。脚踩沃土,头向蓝天,不畏炎热,无惧风雨,向着理想的目标迈进。先生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识、远见和担当,如龙眼树不忘春阳的朗照、夏雨的恩泽、秋风的慰藉,为人们奉献鲜甜的果实。他的办学理念、实体教育如秋季丰收的龙眼香飘万里,有一种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充实。试想,世上还有什么比精神明亮的“嘉庚精神”更能开启人们日渐物化的心扉呢?

六月份的龙眼树,在初夏的阳光下叶绿枝繁,熠熠生辉,蓬勃生长。秋天到了,在厦门结识的新朋友寄来了刚刚上市的新鲜龙眼,颗颗丰满,粒粒纯粹,个中情谊,无以言表。祝愿人间友谊长存,期盼天下美食共享。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