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舌尖上的垛田

2024-10-18 09:37:28

文/刘春龙

 

写下这个题目,不用读者说,我自己都觉得有跟风之嫌。也难怪,自从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以后,一些美食主题的文艺作品就开始蹭“舌尖上的”热度了。这都过去十多年了,现在再蹭,似乎俗不可耐。不过,还是要解释一下,我写的可不是垛田美食,而是《舌尖上的中国》与垛田美食的故事。嗐,这不一样嘛。弱弱地问一声,这能一样吗?

事情要从2011年7月说起。兴化文广新局接到央视纪录频道发来的公函,说他们要拍一部纪录片,叫《舌尖上的中国》,希望予以接洽并协助拍摄。说实话,那些年要来兴化拍片的多了,直接联系的,领导发话的,朋友介绍的,甚至还有职业“掮客”。作为局长的我,态度就一句话,“热情接待,谢绝有偿”。

央视的人来了,领头的是个年轻女子,阳光、朴实、干练,还好第一印象不错。她自我介绍叫杨晓清,分集导演,听剧组调研员推荐,说兴化美食不错,这次先来踩点。杨导一点没有央视人的优越感,只是谦逊地谈她的设想和打算,只字不提费用,也没要求安排食宿,倒是态度极其诚恳地请求支持,颇让我们意外。

人家大老远跑到兴化拍美食,那肯定要拍兴化“土生土长”的美食了,我有意找了家土菜馆请杨导吃饭,点了几个或许客人会感兴趣的土菜。这家土菜馆有个挺乡愁的名字,叫“六大碗”,是兴化人都知道店名的含义。不出所料,杨导对“六大碗”大加赞赏,可从她的表情不难看出,这显然不是他们要拍的对象。

杨导并不明说拍什么,只是由着我们胡侃。从“六大碗”到“板桥宴”,从“早茶”到“熏烧”,从“沙沟鱼圆”到“中庄醉蟹”……如叫花子请客一般,我们把家里有的统统搬出来了。杨导这才笑着说出答案,我们是来拍垛田的。本来我是想推荐垛田的,因我是垛田人,唯恐日后有人说我“夹私货”,看来还是格局小了。不过我也存了个心眼,今晚会有人提到垛田的。剧情就这么安排的,随着店主一声吆喝“来了——垛田龙香芋”,这时芋头烧肉恰到好处地端上来了。同事都觉新奇,此时正值盛夏,芋头还没上市呢?这当然是去年的芋头了,亏得店主就是垛上人,储藏芋头有绝活。杨导并不惊讶,轻轻搛了一块芋头放到嘴里,细细品尝着,嗯,是那种软糯香甜的味道。这话听来似乎对垛田龙香芋早有了解。我随即卖弄起芋头美食——烀芋头、烤芋头、清蒸芋头、鸡汁芋头、芋头烧扁豆、芋头烧青菜、芋头汪蟹腐、毛芋头菜粥……杨导一锤定音,咱们就拍垛田龙香芋。

后来我才知道,杨晓清就是冲着垛田、冲着垛田龙香芋来的。杨晓清当时是央视农业节目的纪录片导演,接触过大量农业题材,更是《水生世界》《农业遗产的启示》等许多重点题材作品的主创。《舌尖上的中国》筹拍时,需要一位有乡土经验的导演,于是顺理成章地请她加盟了。杨晓清执导的这一集叫《我们的田野》,主题是“从餐桌回归大地”。她在策划时,油然想到之前看过的垛田风光照片,那方神奇的大地……

一个多月后,剧组过来了。接下来的拍摄过程无需多说,读者可以从《舌尖上的中国》第七集里去感受,感受垛田的“诗意创造”,感受垛上人的“质朴聪慧”,感受垛田龙香芋“大家闺秀的气质”……如果非要作些补充,那就说说三个人:“地陪”李松筠,镇文化站老站长,某种程度上担任了垛田文化顾问的角色;画家李劲松,文广新局副局长,代表兴化方全程协调拍摄;“全能农民”夏俊台,多才多艺,他的出镜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垛上菜农。

来年5月,杨晓清发来短信:由大家配合摄制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七集播出了。我早早坐在电视机前,心情颇为复杂,家乡垛田和垛田龙香芋在央视镜头里会是个什么样子?等到垛田画面出现,看着看着,竟然流下了眼泪。过几天有人笑话我,叫我“美食大师”。我不解其意,原来片尾美食顾问里出现了我和李劲松、李松筠等人的名字。杨导有心了,只是我不免汗颜,因为并没做什么,甚至还猜疑人家的真诚。

拍了也就拍了,就当完成了一项任务,那时绝没有想到《舌尖上的中国》会“火得一塌糊涂”。听说要拍第二季,各地纷纷“公关”。想想垛田龙香芋,却是坐享其成,总觉得亏欠杨晓清太多。好事接踵而至,第二季的开拍让垛田龙香芋又火了一把,我们的农民艺人夏俊台受邀去北京出席了启动仪式。

时间到了2018年7月,杨晓清与我联系,说农业频道要举办“垛田故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色农产品分享会”,她要上台推荐曾拍摄过的垛田龙香芋,想跟我了解些情况。并发来一段话:“其实芋头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说它生长环境、品质以及相关美食,还应该从整体的环境来讲,包括地域和人文,特别是垛田上生活的人们。如此,才构成农业文化遗产的多个维度。”就凭这句话,我当然应该倾其所得,全力效劳了。就在这次分享会上,垛田龙香芋俨然成了主角,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更是大放光彩,经专家评审,综合价值达到687亿元。听到这个消息,高兴之余不禁好奇,这当中《舌尖上的中国》贡献份额又是多少呢?杨晓清的“分享”同样叫人高兴:“有时我想,兴化龙香芋遇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但又何尝不可以理解为‘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也因为遇到了龙香芋,添了一道好彩头?”

隔年杨晓清又发来微信,她要参加在宁夏召开的全国蔬菜产业大会,主办方请她从影视传播角度就“蔬菜品牌价值发现”这个主题作个讲座。《舌尖上的中国》“发现”了垛田龙香芋,无疑是个成功的案例。杨导希望我再提供些资料,也想“听听您的宝贵意见”。这是对垛田龙香芋的“一个再度传播”,我有什么理由不为之服务呢?

最后,再借一次杨晓清的话:“我想说,龙香芋绝不是普通的芋头,它生长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垛田,这一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土地上,千百年来,得天地之精华,受到垛上人的精心抚育,在这个天人合一的画面中,和万物交融在一起。这是龙香芋的幸运,也是所有能够品尝到垛田龙香芋的人的幸运。”

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