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忠东桥补忆

2024-11-15 10:03:53

□ 陈鹤年

 

今年初,兴化市人民政府将市区南门沧浪河口的忠东桥列为“兴化市历史建筑”,全市人民无不拍手称赞!

说起忠东桥,觉得有必要对当年的建桥原因、申请筹资、选址设计、施工建造等许多细节作些补忆回顾,让那段不算太久的历史记忆留存下去。

这座桥的申建、设计、施工者均由江苏省兴化水泥制品厂完成,它始建于1963年,是直属省建设厅计划单列的国有企业。建厂目的是研发用水泥材料来建造船舶:小到农民农作用船,大到数百吨货驳、机动航运乃至部队专用船舶等。工厂选址在城南花园村,这里四面临水,是造船的最佳位置。从全国各地调配的大学生和技术工人均住在厂内职工宿舍。住厂员工进城或城区工人上下班只能从沧浪河上一座年久失修、摇摇晃晃的木板桥通过。每逢刮风下雨,安全问题令人担心。此情之下,省建设厅批准工厂的申请,拨专款一万元用于建造一座新的人行桥(当时没有机动车辆运输,更无私家汽车,就连脚踏自行车也是难得一见的稀罕交通工具,货物运输只有人力板车)。

桥梁设计者是我的同事姜正昌先生,他从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调回兴化参与建厂,本市沙沟人,早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是我市首批高级工程师。那个时候我国的建桥态势与现在的桥梁大国根本无法相比。大跨度梁式桥不仅钢材紧缺、成本高,而且施工吊装难度也很大。拱桥是当时国内建桥的潮流,将“梁”的受弯变成“拱”的受压可节约投资,而“双曲拱”则在经济上更具优势。但是,用混凝土建拱形桥又是一件新鲜事,不光兴化没有先例,当时的整个扬州地区,乃至全江苏省都没有实例,设计规范和标准参数等均为空白,更没有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企业,建桥任务全部落到了申请建桥的刚组建不久的水泥制品厂的肩上。

那是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加拼命”的年代,姜正昌先生(时为工厂技术员)将自己所学的结构理论知识及钢筋混凝土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经验结合起来,精心计算设计,几易其稿,又虚心请教建设、交通、材料等相关部门专家老师,终于拿出了单跨三十米的混凝土双曲拱桥全套图纸。全厂干部、职工人人参与,关键工种夜以继日,仅用几个月时间,到1966年10月1日国庆节,一座横跨沧浪河,采用新材料、新工艺而建的混凝土双曲拱桥顺利完工通行,成为扬州地区建桥史上跨度最大、结构最新、凸显中国传统风格的第一座混凝土双曲拱桥。其中,基于桥两头都不具备引桥抗推优势的实际困难,较深桥头基坑的水下施工也曾得到姜的朋友,时为水利局技术员胡炼(后为兴化市人民政府市长)的建言帮助。

桥外侧主拱梁上悬挂的“忠东桥”及桥梁中部栏板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红色楷书大字由县总工会徐致中先生书写。这些都真实留下了那个年代的历史烙印。

当时的县革命委员会将忠东桥大幅照片展示于城区中心的宣传报栏,给予祝贺和高度评价,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榜样”!

令全厂干部职工更为惊喜的是:因企业自己设计建造的双曲拱忠东桥的建成,省建设厅相关领导、专家来兴实地察看后决定选调厂里近三十名施工人员赴宁参与南京长江大桥江北双曲拱引桥的施工任务。

忠东桥的建成,不光是方便了城区与花园村、任家垛的通行,还为沧浪河沿岸增添了一景。东方红小学的学生将忠东桥两头的各五个拱洞作为放学后嬉玩的首选;花园村的村民到了夏天傍晚,用河水将桥面浇透,带上一把芭蕉扇和草席,桥上的地铺就成了天然的“空调房”;爱好游泳的健将们则将拱桥当成了再好不过的“跳台”……

兴化本依水建城、以桥而名。沧浪河上曾有过承载着丰富文化意义的毓英桥、税牛桥、玉带桥、凤凰桥、通文桥等,然古桥已经无存,这座近60岁的拱桥也有些年纪了,作为地标,作为“兴化历史建筑”,可以帮助兴化人回忆些许城南往事。

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