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精气神
□ 徐兴旗
那天,陪父亲到姐姐家过生日,拍了段小视频在视频号和抖音平台上发布,赢得十万人次浏览,数百位好友称赞:你父亲还是那么精神!你看他身板硬朗,精神饱满,耳不背,眼不花,思维清晰,话语清楚。
父亲告诉我,他早年就和祖父一起上江南罱泥,练就一个好身体。罱泥、挖墒、挑河等拿大工分的活,样样在行。很快从队里劳力中脱颖而出,被推选作小队长,父亲看到村民们吃不饱,经济收入低,他是个好面子的人,更感觉是一种责任。民以食为天,他带领生产队里劳力因地制宜,高垛长旱谷,熟田栽稻子。人们越是在吃不饱的时候,越是向地里要食。北滩子,曾经是十年九荒,还有一年沾天光的说法,一亩地打不出两担粮。他接任队长后,带领全队村民大干三个年,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将高框地的土,通过挖墒将土移到低框地,低框地还用每年多浇泥浆、多放泥渣的办法,增加土层,使200多亩的土地基本统一了土壤层,方便了耕种。为此,不知和村民干了多少次架,被不理解的妇女扯破五件上衣,因为父亲这股劲,使得北滩子的土地改造成优等熟田。全村第一台手扶拖拉机买了,队里每家每户都有余粮,还分到红。与父亲吵得最凶的细叔在翘起大拇指夸赞的同时,就说他在讲话的时候两只眼睛瞪着,虽有些霸道,事后感觉到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的。
永东河两岸原先的低荒地、水涝田,经过父亲带领村民们锹挖肩挑,生生地造出平整统一的土地,如黄毛塥、苏家垛、北滩子、西荡、面前荡等等,这些都成了村里人的命根子。父亲说,看着一大片成熟的庄稼地,心里才舒服。在我心目中,他是全村最了不起的人。他总想村民们能吃饱穿暖,不落后。在他身上似有一种自强争先能量相关联,我们姐弟仨先后潜移默化地通过努力走出乡村,生根发芽。
父亲七十岁那年,母亲因病走得急,留他一个人在老家甚是不放心,怕他孤独不适应,都要求他跟我们走。他坚决不肯,谁知在第二天,便在门前挂起便民小店的牌子。起初,货源并不全,但只要有村民需要,再小的商品他总能带回来,全村人都知道,他似乎永远都在进货的路上。原先村里人都以为一个老男人店里肯定会零乱,谁曾想,随着货架上的物品逐渐多了起来,无论是摆放,还是标注价钱,他都讲究个造型好,明码清晰。每一件商品上几乎一尘不染。有一次我悄悄地回老家,看到他正在擦拭着香烟,一包香烟拿在手上用小纸巾轻轻擦拭着,仿佛在与谁交流。他说,忙碌中,心情会放松下来。
便民小店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歇脚点。大家都喜欢听他讲上几句,他讲得最多的是大集体时的往事,如村上哪个五保户缺粮,当干部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让五保户吃上饭等等。时下,村里有个吵吵闹闹的麻烦事,村民们总喜欢来找他调个解,叙个理。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也都要与他商量那些日程,遇上酒席安排位置,只要他一句话,被安排的亲朋好友都会说,既然老叔发话了,那我就坐了。仿佛只有被父亲安排过,才心安理得地落座。今年三月,村里婶娘为房顶安装光伏发电与邻居发生口角,他闻讯赶过去劝说,避免了当时矛盾升级。事后,他还主动约请回乡的堂弟和邻居一起吃饭,在喝酒的过程中,将一些不愉快在碰杯过程中烟消云散,话说开了,心里也都敞亮许多。结果,父亲请吃喝掉一瓶酒,惭愧的堂弟和邻居一人拎了两瓶酒来,纷纷说:怎么能用您的酒呢。在接过两个晚辈递来酒的瞬间,父亲更加精神和善可爱起来。
留守在村庄的父亲,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早晨两块蒸红薯,三四片干面饼,喝完一杯茶,再吃半碗面条,午饭基本就一荤一素,半小杯酒,晚饭简单。逢到我们一群人回家,他一个人张罗,很快四五样小菜上桌,一点也看不出他紧张忙碌,有时,我们真心想去帮他拣个菜、烧个火之类,他会很不客气地呵斥着,实在抵不过我们的热情,他会说:你们难得回来,领孩子们左右邻居家串串门。父亲最开心的莫过于接到曾孙女的电话:老爷爷,我想吃红烧肉了。于是两头一起行动,我们奔往红烧肉的路上,父亲取肉用温水洗净,放入锅中煮熟,再放入凉水中冷却,最后酱、糖、姜、油和肉一起下锅,小火慢炖……
小家伙搛到一块肥而不腻的肉,一咬满嘴巴的油渍。结果,那天的红烧肉有一大半落了小家伙的肚内,吃完后咂嘴舔唇……一旁的父亲,特别的开心,这才是家的味道。
其实,人90%是为了心情而活着,心情就是健康的秘诀。耄耋之年的老父亲,年轻时很要强,老了也自强不息。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这就是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