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2025年工作任务:勇创佳绩攀新高 增创优势开新局

2025-01-07 08:41:18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泰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锚定“兴企、强镇、惠民”目标导向,突出“抢抓政策、狠抓项目、重抓机制、大抓队伍”工作主题,全力拼抢、实干争先,奋力推进“十四五”勇创佳绩攀新高、“十五五”增创优势开新局,致力打造全省产业升级示范地、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倍增计划为牵引,进一步筑牢实体经济之基

着力破解招引难题。以公平竞争为原则,在国家有关规定框架内,整合优化产业支持政策,统筹安排市级财政专项资金2亿元,为企业发展赋能,打造成本更低、回报更高的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着力提升策划能力。强化产业分析、项目评估、商务谈判等专业培训,打造一支懂经济、善洽谈、敢拼抢的招商队伍,全链条梳理主攻点位,全覆盖“敲门”目标企业。深化重大项目信息快速收集、甄别、跟进工作机制,精准招引一批体量大、质量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全年新签约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0个。着力强化推进机制。围绕开工、建设、竣工、达产等环节推行跟踪式服务,围绕规划、审批、要素等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进一步缩短转化周期,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新开工40个、新竣工30个,新列入省重大项目6个,项目招引建设工作勇争非沿江地区第一位次。着力夯实载体支撑。加快特色产业片区建设步伐,依据产业定位、开发方式、投资模式等不同类别,对照土地供应、项目洽谈、开工建设等序时节点,逐片区明确具化目标,精准植入优质项目,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支持不锈钢产业嫁接省产研院科创资源,赋能冶炼到成品全过程,加强特种合金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做低能耗、做强技术、做优产品性能。引导装备制造企业聚焦专用机械、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高端跃升。依托陈堡、安丰铸造产业园,招引落户一批“高精尖”项目,完成176家铸造企业原址整改提升,加快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推动特色产业叫响品牌。突出健康、生态、有机,瞄准精深加工、线上终端、特医食品、康养融合等方向,研究出台原材料集采、冷链仓储、供应链金融等市场化扶持政策,提升健康食品产业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推动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坚持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统筹绿色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全方位研判投资主体实力可靠性、项目投资方案可行性、未来发展效益可信度。制定全域分布式光伏建设方案,实施光伏主材集中采购。探索以市场谋制造业项目的思路,推进相关储能项目。建立绿电交易、溯源认证体系,引导企业节能降碳改造,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比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0家以上。加快数实融合步伐,规划布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建“智改数转网联”省级示范项目30个。放大离岸创新中心效应,设立新质生产力科创基金,强化与中科院、高校、省产研院合作,用好“拨投结合”机制,招引重点科创项目13个以上。深化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优化人才综合服务体系,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00人。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用好“市投、镇管、民营”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围绕产业片区、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联手镇街深度合作,实施一批有优质资产、有持续收益的产业项目。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固化政企恳谈、挂钩联系、走访调研等机制,精准感知、闭环解决企业发展诉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实施上市主体梯队培育行动,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股权融资超5亿元。走实开放必由之路。发挥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辐射作用,支持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实现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以上。积极与央企、外企、境外基金开展合作,用好现汇、利润再投资、外商股权投资等方式,吸引外资项目落户,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以上。

围绕放大国字号名片效应,以示范提升为路径,进一步涵养古城今韵之美

致力古今辉映。以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抢抓中央财政支持、国家开发银行超长期贷款等政策机遇,深入研究“两街一镇”保护更新项目,协同推进业态策划、规划设计、可研编制、方案制定等工作,推动示范区、示范段如期进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梳理储备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全力挤进国省“盘子”。优化城区C、D级危房“以旧换新”方案,深入开展宣传引导,打通资金平衡通道,形成可持续的解危路径。稳步推进莲溪湖片区开发低密度、高品质住宅,满足人民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功能品质。积极上争各类资金,实施供污一体化项目。理顺优化供水管理模式,改造供水增压站8座、管网100公里,更换水表6万只,推动城乡供水提质增效。加快城西、合陈污水处理厂新建和陈堡污水处理厂扩建,更新改造污水管网,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不低于75%。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稳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加快通用机场报批,及早谋划项目建设方案、运营管理模式和低空经济发展方向。服务盐泰锡常宜铁路建设,排细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计划,争取淮兴泰铁路纳入上级规划,做好兴东线航道前期工作,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突出共建共享。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效,坚持网格化管理、常态化整治,完善城区市政设施兜底机制,实行“12345”工单全量回访、全程跟进,高效解决百姓身边烦心事。调整优化园林、市政、路灯、环卫、公交等运行保障机制,提升城市管理质效。激活主干道边角空间,见缝插绿建美口袋公园,延伸市民“幸福半径”。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新改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以上,完成300个行政村“小田变大田”改革任务,粮食产量稳定在125万吨以上。持续推进河蟹育繁推一体化,实施2400亩坑塘水面标准化蟹池改造,选育“兴化1号”、推广优良品种,建设生态养殖出口直供基地,深度培育“德胜湖”大闸蟹品牌。有机联动得胜湖及周边区域,发展特色种养、精深加工等产业,建设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产业园,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特色片区。促进乡村宜居宜业。以“十村引领、百村示范、全域推进”行动为抓手,谋划“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花海森林”示范片区增补项目,加快年度项目进场施工,按时保质通过部、省验收。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五级运作”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改造户厕3700户以上,培育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34个。推动数字乡村治理中心建设,提升乡村数智管理水平。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用好林地开发、集体规模化种植等示范经验,加大农村资源发包力度,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发展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确保完成“8420”目标。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50家以上。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人以上。深化“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进整镇延包试点,严格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妥善化解农村宅基地遗留问题。提升景区内涵。立足西北部生态资源禀赋,重点打造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一体规划周边区域,有机串联千垛花海,全面升级景区功能、特色情景、体验项目,实现系统整合、融通发展、相互引流。丰富产品供给。延伸“1号水路”,开发运营70公里水上走廊,推动世界遗产、和美乡村、湿地公园、古镇渔事等串珠成链,打造特色鲜明的沿河景观带。围绕陈堡草荡、大纵湖、沙沟“十八帮”,分类开发水上运动项目,统筹推进设施配建和功能增补,提供休闲旅游新去处。提档民宿、研学等业态,谋划搭建区域性民宿管理服务平台,规划建设生态文明科普展示馆。繁荣文旅市场。策应构建兴化文化美誉度传播机制,加大专业化、立体化营销推广力度,提升“四季花海”品牌热度,进一步集聚人气、吸引客流。依托八字桥、金东门、银北门等特色街区,激活传统商圈、购物广场、城市综合体等商贸载体,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网红经济、夜间经济,有机嵌入更为丰富的特色活动,掀起文旅消费新热潮。

围绕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以造福群众为目标,进一步担起为民安民之责

促进就业创业。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创业富民、减负稳岗政策措施,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00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2100人。做优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持续推动扩面提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各新增1万人。持续优化医疗保险参保结构比例,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守好老百姓救命钱。调整长护险照护模式和政策标准,加强资金、服务全过程监管,确保可持续、不出险。健全帮扶体系。聚焦残疾人、低保户、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落实精准兜底帮扶,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更大力度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推动在校困境儿童就餐补贴全覆盖,建立不良行为少年分级管理、综合治理机制,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研判生源变化趋势,适时撤并部分小规模学校,建设安丰、大垛等区域性寄宿制学校,调优教育资源布局。争创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支持兴化中专创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单位。提档升级教育技术装备,实现全市中小学教室空调入夏前全覆盖。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完善120院前急救体系,畅通心血管急重症“无等待”绿色通道。立足医防融合、预防为主,加快“心电一张网”设备配置和培训使用,做深做实慢病管理。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强戴南、沙沟等5个农村区域医疗中心,支持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中医院创建三级医院。打造医养结合样板。以兜底保障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为重点,推进医疗和养老机构毗邻建设、资源共享,完成3家乡镇卫生院托管敬老院,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000张以上。分类分步推进9个区域性医养康养综合体建设,支持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打造医养结合示范项目、第三人民医院创建国家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满足群众文体需求。改造提升博物馆,创排乡村振兴一部大戏,高规格举办国际象棋、龙舟赛、马拉松等活动,全面建成开放莲溪湖公园,更新乡镇(社区)体育器材530件,丰富城乡群众文体生活。守牢发展底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较大隐患清单管理、动态更新、照单销号的闭环整改机制,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建立数据指标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快速处置机制,空气优良率超过81%,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32微克/立方米,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防范矛盾风险。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持续推进隐性债务存量置换、经营性债务控量降本,有效落实“保交房”工作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实施“精网微格”提升工程,新建市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信访源头治理,实行初信初访首办负责制,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维护公共安全。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开展燃气管道“带病运行”专项治理,更新老旧管道14.7公里。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食药环”、电信网络诈骗、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等犯罪行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兴化。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