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 清单化 长效化
2月11日一大早,春寒料峭,戴南镇顾冯村大道旁,两位老人正在清扫地上的树叶。已是82高龄的于德江老人说:“我们是村里年龄最大的志愿者,这一片归我们管,除下雨落雪,每天雷打不动。”
顾冯村党总支书记卢树祥说,道路保洁是个常态化工作,村里划分了10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党员干部负责,在健全保洁专业队伍的同时,有40多名志愿者正常参加保洁。
戴南总面积234平方公里,辖58个村、6个社区。兴化高新区集聚了3000多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5家。镇党委、镇政府秉承“为发展造环境、为城市树形象、为百姓办实事”的理念,组织镇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人员深入到村,通过现场查看、走访群众等形式,开出“问题清单”,逐项整改销号,精准整治环境。
欧家村村民“小菜园”边的一个凹塘成了垃圾场,进入巡查“问题清单”。欧家村党总支书记王松桂说,经过和周围群众的交流发现,村民希望将此处清理之后做些平整,现在这里中间这块儿是凹下去的,整个就是一个洼塘,下水也不太方便。现场,小挖掘机的钩爪不断抓起土堆,填到低洼的地方。“我们前两天已经组织人手对现场垃圾进行了清理,现在对地面进行平整,顺便把旁边这个小码头也清理下,这样大家给菜园子浇水也方便些。”王松桂说,这里平整之后,还会再增放两只垃圾桶,村里也会安排人员定期过来清理,给群众提供更好的环境。
据戴南镇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党总支副书记肖月华介绍,目前共排查出人居环境问题47个,其中已有39个得到妥善处理,其余8处也在跟进中。
从大年初三开始,镇河长办、人居办开始到各村进行环境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戴南镇河长办副主任翁洁说:“截止2月10日,巡查发现问题74处,形成‘问题清单’交给各相关村,均已组织人手和船只进行清理整治,水环境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在刘纪村南侧,一个垃圾分类亭下的四个垃圾桶引起了前来督查该村环境整治的工作人员的注意,正常垃圾桶都是脏兮兮的,而这里的垃圾桶却干干净净。村党总支书记章正托说:“垃圾桶是否干净代表一个地方的环境长效管理水平。” 他们分为四大块建立健全村庄长效保洁机制,巷道村民自家门前包干与专职保洁人员相结合。在河道环境保洁方面,投入了3条人工保洁船和1条机械保洁船,保持正常作业,对河道内的垃圾、杂物等进行全面清理。公路环境保洁,新增了1台扫地机,专门用于公路的保洁工作。这台扫地机能够高效地清扫公路路面,清除灰尘、落叶、垃圾等杂物,保持公路的整洁。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要求企业做好厂区内部的环境卫生工作,保持厂区干净、整洁。
据戴泽保洁有限公司经理李胜介绍,目前该公司在职人员239人,垃圾处置范围已覆盖234平方公里。拥有压缩式清运车2辆、扫地车4辆、洒水车1辆、摆臂式垃圾清运车7辆、吸污车1辆、封闭式垃圾车4辆、抑尘车1辆、拖拉机1辆、电动三轮车37辆、人力三轮车73辆。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9座,覆盖戴南镇64个行政村(居)及园区,全镇日产200吨左右生活垃圾能够全部转运至泰州,实现无害化处理,做到日产日清。“与过去相比,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所减轻,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起早作业的情况不可避免,好在大家都习惯了。”“老环卫”李胜如是说。
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王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