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篙破浪再启程:2025茅山会船绘就非遗画卷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夏子轩)晨曦微露,薄雾轻笼。4月4日,清明时节,戴南镇茅山西大河畔的阳光还未完全穿透云层,水面已泛起粼粼波光。会船船只整齐排列于宽阔绵延的“水上赛道”,船头彩旗猎猎,篙手身着各色短褂、腰系红绸,古铜色的臂膀在晨光中绷紧蓄力——这场延续八百年的水上歌行,此刻正以全新姿态与时代脉搏共振。
“锵——!”上午九时许,一声铜锣裂空,千篙齐发。主船上旗帜迎风招展,各式船只逐浪碧波,船首“头篙”以戏曲武生般的架势挥动丈八竹篙,篙头红绿绸带翻飞如虹。霎时间,河道化作沸腾的战场:鼓手摆开阵势,篙手们双腿相抵、腰背弓张,随着沉闷的鼓声和“下!下!”的号子声,竹篙如银枪般刺入碧波,激起万朵碎玉。俯瞰下,船队似群龙戏水,在宽阔水路上疾驰,岸边看台上,成千上万名观众屏息凝望,又忽而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浪涛声中,古今仿若交叠。南宋绍兴年间的金戈铁马穿透时空——彼时梁山泊义军在此操练水师,阵亡将士的忠魂化作清明时节的千帆竞发。而今,这份承载民族记忆的“水上清明祭”既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被注入时代基因。
赛事间隙,非遗大院成为了另一片热土。本土面塑、茅山石锁、省级非遗东岳庙会和邱氏烫伤膏制作技艺……每个宣传展台都以亲切的姿态,展示着茅山民俗风情和代代相传的文化。精彩的石锁表演吸引了各方游客,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摄,一派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