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董荣强:用新科技带“飞”农业

2025-04-09 09:02:49

春回大地,广袤的水乡田野上机械轰鸣,处处涌动着新希望。农户热火朝天忙春耕,各种“铁牛”田间显身手,交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在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中,新农人董荣强尤为引人注目,他用智慧与科技为乡村注入活力,在乡村沃土上浇灌出累累硕果。

在荻垛镇荻垛村的麦田旁,兴化市祥飞植保技术服务公司负责人董荣强站在田埂上,手中握着遥控器,双眼专注地盯着天空。植保无人机轻盈地穿梭在空中,精准地为麦苗喷洒水肥。“今天给小麦喷的是叶面肥,可以让麦苗长得更健壮。用植保无人机施肥,一个小时就能完成近百亩。有了科技帮忙,种地越来越轻松。”董荣强笑着说。

2005年毕业后,董荣强边工作边构思着自己的创业梦,直到2015年,他决定回乡创业。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董荣强敏锐地察觉到农业生产的机遇即将到来。

“2018年土地流转,那时候流转了650亩地,总产达到560多吨,单产达到1400多斤,纯收入达到45万元。”回忆起第一年的丰收,董荣强难掩喜色。可当他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现实就给了他当头一棒。2020年水稻收割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加之本村及周边村庄无烘干设备,包括董荣强在内的种植大户因水稻收割后无法及时晾晒,导致损失惨重。“当时我想,如果自己有一套烘干设备,就能解决自己、本村村民及周边种植大户稻麦晾晒问题,那就太好了。”董荣强说。于是他在2021年8月投资400万元新上了粮食烘干设备。到2023年,他在大垛又新增了一个烘干房,投资了200多万元,每天粮食烘干量达600多吨。

经此风波后,董荣强意识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是经不起市场经济的风浪的,只有紧紧抱成团,才能闯出一片新的天,于是组织成立了祥飞植保技术服务公司,购置了八架植保无人机,脚踩厚土,科技加持,一步一步唤醒大地的生命力。目前,该团队已发展到16人,植保服务覆盖面积达30多万亩。在他的带领下,小伙子们干活有劲头、收益有甜头,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如今“祥飞植保”已成为当地为农服务品牌,受到广大种粮大户的欢迎。

仓廪实,天下安。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政策给力,如今董荣强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00多亩,面对未来,董荣强的眼光放长了,“我不仅希望自己创办的企业做强做大,更大的愿望是回报家乡,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青年农民返乡创业,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董荣强信心十足地说道。

全媒体记者 徐苗苗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