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禅意九华山

2025-05-09 09:28:20

□ 唐应淦

 

今年清明三天假,难得的出游良机。经儿媳提议、儿子攻略,一家五口自驾游邻省的九华山景区。

首日下午,打卡大愿文化园,因为这里有99米高的地藏王菩萨铜像,铜像前还有直径99米的佛光池。开始还纳闷:为何总是99,不是100?后来想通了,大概取“九九归一”之意吧。这铜像之高大,为当今世界之最,离它几公里远就能瞧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到近前,更觉庄严肃穆,气势恢宏,须仰视细瞻。菩萨左手轻托宝珠,右手紧握锡杖,慈眉善目,眼光微垂,正俯视芸芸众生,那安忍静虑的神情,不怒而威。

想要攀登到铜像的脚下,得逐层拾级而上。沿途看到几位朝拜者,肩负沉甸甸的旅行背包,合掌慢行,却是每走两级台阶,便缓缓蹲下、跪倒、伸掌、磕头,如是循环,不厌其烦,该是怎样的执念?我心中不免一颤:“虔诚”一词,无论字典上怎么注解,都没有眼的诠释更为生动。

因是节假日,游客暴涨,自驾车不许上山,于是在日落时分乘坐景区大巴,入住到半山腰九华镇一家名为“禾木”的民宿。一进客厅,瞥见条台显眼处供奉着两本书。凑近一瞧,原来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佛顶首楞严经》。檀香缭绕中,对年轻干练的女主人顿生好感。

次日清晨,只为到达山顶的天台寺一拜,乘坐免费的转运大巴前往凤凰松站点,开始爬山。放眼望去,人山人海,大概有近半的女士,身上都斜挎着黄色布香袋,正面清一色地绣有“南无地藏王菩萨”“中国大九华山纪念”两行字,中间夹有莲花图案。难不成,这些游客都是信徒?

一路上,山道弯弯,时缓时陡,总共六千级台阶,全程得两三个小时。说它缓,应该也有45°左右,而最险峻的“通天云梯”一段,估计在70°上下,几近垂直,手脚并用依然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步履维艰,标准变成了“爬”山。幸好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座寺庙,利用进去参拜的空挡,得以短暂调整。也真奇怪,这九华山上寺庙就是多,什么古复兴寺、朝阳庵、观音洞、天桥寺、翠云庵、山门殿、观音峰、古拜经台,一个接着一个。而只要是寺庙,只要有功德箱,夫人一定会拉开钱包,掏出一张小面额的纸币略表心意,以至于孙子很是好奇:“奶奶,你到底准备了多少钱啊?好像取之不尽哎。”

在慧居寺,碰巧遇到庙中僧人例行的法事活动,后面还站有两排居士。我悄悄跟夫人打趣,等到暑假也可以来这里修行修行。谁知她很干脆地摇头:“没必要。多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做个三好学生就行了。”我坏笑:“你与皈依,还相距甚远。”

就在休息的间隙,上面下来一位清洁工。瘦削的身板,仅靠一根两米左右的竹竿支撑防滑,却挑着满满两大袋的生活垃圾,让你油然而生敬意。我见袋子上放着一根烟,许是山林防火的规定,所以没有点燃享用,连忙也掏出一支放到上面。他立即放下重担,双手合十,一句“阿弥陀佛”,莫名其妙地就化解了我身心的疲惫。

终于登临到1306米高的山顶天台寺。登山的人群大多在此盘桓驻足,久久不愿离去;寺里的人流更是摩肩接踵,争相排队磕拜。走到寺外,手扶石栏,环顾四周,诸多山峰均已被踩在脚下,蓝天白云,绿树青山,钟声空灵,视野开阔,若干小山村尽收眼底,心胸也霎时跟着开阔起来。难怪景区公交车的广告词都那么霸道:“神奇灵秀地,天下九华山。”

而就在天台寺飞檐翘角下方的一处巨石上,一只灰白相间的猫咪,正慵懒地趴卧在暖阳里,惬意地闭目养神。任凭人来人往,嬉弄呼唤,它依然故我,宛然听惯了佛国梵音,自然气定神闲、心无旁骛与宽容隐忍。这一幅画面的定格,竟然感动了我很深很久。一直到现在,我的眼前还时时浮现它高僧入定的模样。

忍不住再次感慨:九华山上菩萨多,九华山上禅意浓啊。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