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荣“工作评价”赋能 村务绽放实干新花
“村干部在矛盾调处、民生实事、村级增收上的干劲和效率,真的不一样了。”日前,昌荣镇对前三月村务工作开展工作评价,镇党委书记薛梅言语间满是认可。这场始于今年3月的创新探索,正悄然改写着昌荣镇10个村的发展轨迹。
时针拨回3月,在落实“基层减负”政策过程中,昌荣镇党委发现个别干部将“减负”曲解为“躺平”,陷入“事务繁杂却无从下手”的怪圈。“减负不是减责任,更不是减作为!”镇党委迅速行动,打破惯性思维,推出村务“工作评价”机制,以量化考核为纲、比拼竞赛为翼,把以往模糊的村务工作,具象为清晰可见、可对比衡量的实绩榜单,一场村级发展的“赛马比拼”就此拉开帷幕。
“以前这路啊,窄得小汽车都难错车,多亏了村干部,解决了小菜地的难题,路通了,村子都敞亮多了!”70多岁的村民王大爷感慨道。走进富民村,平坦宽阔的村道旁,新建的停车场内车辆停放井然有序,村民们围坐闲聊,脸上洋溢着笑意。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有谋介绍,前几年村里对主大道进行整治,敲掉两侧村民户伸出的脚台阶,开掘下水道、重新浇筑混凝土路面,主大道畅通无阻,但次大道的拓展却因7户村民小菜地问题一拖再拖。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村两委连续半个多月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说服村民让地。拓宽道路同时,村两委深挖潜力,将村部附近闲置土地申报为三产用地,上争扶持村集体增收的保鲜库项目。最近,村里还开办了村民食堂,让80岁以上老年村民享有“2元餐”,用暖胃暖心,切实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目光转向陈唐村,曾经杂草丛生、半抛荒的120亩零碎农田,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集中连片、设施完备的高标准农田。“我们采用‘村集体流转+大户经营’模式,不仅让土地重焕生机,每亩1000元的租金,还让村集体和80多户农户都有了稳定收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根宝说道。与此同时,困扰村民多年的“红花大桥”重建工程也迎来重大进展。在村干部带头捐资下,全体村民们积极响应,短时间内就筹集资金50多万元,眼下,招标工作正稳步推进,此外,陈唐村还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吸纳3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实现了顾家、增收两不误。
而在安仁村,4月中旬新成立的江苏栩亦翔建设有限公司,正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才成立没多久,就已经向外输送劳动力400多人,同时吸纳在外建筑老板加盟公司,开票金额也突破了600万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沈力介绍,“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劳务开票额达到2000万元。”依托村里在外建筑老板多、务工人员多的优势,公司整合各方力量,发展势头迅猛。
自3月“工作评价”机制推行以来,昌荣镇10个村累计调处化解各类矛盾15起,兴办民生实事37件,村集体新增收入超21万元。各村你追我赶、奋勇争先,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昌荣镇徐徐铺展。
特约记者 顾日升
通讯员 葛 彦 夏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