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的金融课堂 振兴中的双向奔赴
自“百人挂职工程”实施一年来,兴化农商行挂职干部交出一份亮眼答卷,这场“带着资源下去、带着问题回来”的实践,正催生金融机构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的新生态。
春耕备耕时节,田埂上洋溢着勃勃生机。在兴化经济开发区董家村,螃蟹养殖大户任增元正为扩大养殖规模而发愁,资金周转成了他面临的最大难题。就在此时,兴化农商行营业部总经理、市财政局副局长郭周峰主动上门,为他量身定制了农业主体专项贷款方案,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兴化农商行给了我100万的授信,我随时用钱随时都可以去贷,利息很低,为我们降低了很多成本,我对他们的服务感到非常的满意。”任增元说。
自挂职市财政局以来,郭周峰始终秉持“服务三农、服务城乡、服务市民百姓”的理念,充分发挥金融优势,协助构建“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的协同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24年度累计投放小微贷、苏科贷、泰信保、富民贷等政策性产品33.99亿元,直接支持小微99企业、农业主体和创业者2000余户,带动就业近5600人。为百姓节省融资成本超千万元,切实减轻创业负担。”郭周峰介绍。
在兴化农商行英武支行,“人社就近办”便民服务网点成为市民办理业务的新选择。这里不仅提供存取款、转账等传统金融服务,还整合了社保查询、养老金领取、医保缴费等多项人社业务,真正实现了“一站式”便民服务。
市民朱同表示,以前办社保卡、交养老保险、查记录,都要去人社局排队办理,现在在家门口的农商行网点就能快速办理,十分方便。这一便民举措得益于兴化农商行零售金融部总经理、市人社局副局长陶勇的推动。在挂职期间,陶勇建成人社“就近办”网点56家,将社保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全力推动社保卡发行工作,累计发卡136万张,实现常住人口基本覆盖,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社保服务;开展“社保卡惠民季”系列活动,联合本地百家商户打造商超购物、水果生鲜、餐饮美食、观影娱乐等主题活动,覆盖居民日常生活场景,推动社保卡在群众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位于陈堡镇的兴化天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因扩大生产急需资金升级设备,兴化农商行科技部总经理、市科技局副局长陆海洋主动上门对接,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金融支持,成功化解其资金难题。公司总经理林瑜琴表示,公司承接了国外客户的订单,产品需求量和生产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迫切需要更新设备以提升生产效率,兴化农商行的快速响应和精准服务为他们解决了资金难题。“挂职期间,我深入科技型企业走访调研,摸排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需求,健全科技金融扶持体系,推动发放科技贷款6亿元。”陆海洋说。
一年来,兴化农商行的挂职干部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心系百姓,关注民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这场金融与经济的双向奔赴,正为我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市人社局局长沙增平表示,人社局、农商行都是砥砺一线,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单位,挂职工作更是将各自的服务优势融合放大。通过干部挂职,双方进一步深化社银合作,建成人社业务“就近办”银行网点56家,其中4家优质网点,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涵盖71项人社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百姓就近办理社保业务,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水平。同时,双方还贯彻实施省人社厅等部门推动的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工作,创新开展社保卡应用场景建设工作,打造了覆盖兴化百姓衣食住行的活动场景,有效提升了社保卡的活跃率和影响力。
戴南镇党委副书记夏富强表示,截至目前,兴化农村商业银行戴南支行金融服务中心已发放贷款100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1000多家,个体工商户2500多户,为戴南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支撑,成为“强富美高”新兴化建设的有力探索。
“推进金融干部挂职,是我市党的建设融入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对于我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好落实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行将全力配合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兴化市委奋力推进‘十四五’勇创佳绩攀新高、‘十五五’增创优势开新局,致力打造全省产业升级示范地、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的总体工作要求,更深层次地参与社会治理,更大程度地服务中心工作,更高标准地履行社会责任,更强力度地培养优秀人才,以干部挂职进一步推动政银融合,切实发挥金融功能,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兴化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童文勇说。
全媒体记者 韩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