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科创“活水”,澎湃兴化新质生产力

2025-05-29 08:57:17

本报讯 4月,一种直抵细胞病灶的创新药在兴化(上海)离岸创新中心孵化取得进展。该创新药物在羊驼身上成功完成首试,5月开启第二次试验,接下去将进入小试、中试环节,直至在我市启动管线建设。该创新药系核酸治疗药,由M.D创始人刘茵博士主导,旨在研发对罕见病细胞病灶给药,达到精准治疗目的。该项目成果将填补国内空白,从而改写中国罕见病用药90%药量不能到达病灶、伤害人体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遵循这一路径,我市将科创项目、新型体制、资本力量作为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切入点,坚定不移抓好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文章,努力走出一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

 

以新型体制催生新模式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是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科创项目从何而来?我市把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合作,作为发挥新型体制优势、生成科创项目的重中之重。作为省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的先导中心、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产业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为重点,把构建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作为基本方向,坚持课题来自市场需求、成果交由市场检验、绩效通过市场评估、财政支持由市场决定。“这种合作模式有效弥补了地方科创项目研判能力的短板,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正在催生科产融合的新生态。”市科技局局长裴马年说。

去年8月,我市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市政府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泰州技术产业研究院共同实施三方合作。共同实施重大项目,与江苏省、泰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方共同设立规模1.5亿元的“重大项目拨投结合资金池”,广泛遴选优质项目,按照1:1:1“拨投结合”方式支持项目实施。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与兴达、星火等龙头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围绕企业“创新需求”,对接引进全国、全球创新资源,推动开展应用研发及集成创新合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持续提供技术支撑。共建专业研究所,按项目经理制、团队控股等建设模式和机制,谋划建设特种合金专业研究所,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和技术需求,组织科研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撑企业创新发展。今年3月,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兴化中心在兴化高新区正式实体化运营,旨在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招引、孵化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先进项目。此外,围绕金属新材料、健康食品(药品)、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延伸及未来产业布局,我市分别在苏州、上海、南京、无锡、沈阳建立离岸创新中心,为在一线城市“离岸”研发、在兴化“靠岸”注册的科创项目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以科创项目催生新产业

 

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主战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拉动、互为牵引。核酸治疗创新药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是我市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通过“拨投结合”引进的首个重大项目。在研发阶段,我市支持该项目在上海离岸孵化,“拨投结合”注入1200万元进入成果转化阶段。刘茵说,核酸治疗创新药管线生产后,将在兴化催生核酸治疗创新药产业,引领新兴药业发展,与兴化悦兴药业、格林生物形成新兴医药产业体系。专业生产线上,一匝匝布状白色材料有节律地流出,经真空压制为成品。江苏一瑞达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这款产品,是防火、隔热、保温的纳米新材料,用于防范锂电池热失控风险。这是中科院苏州纳米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于去年底在我市投产。今年4月,产品在美国获PCT海外专利授权。“一条生产线投资只有500多万元,但产出很高,年产值可达三四千万元。明年考虑上马第二条生产线。”一瑞达公司负责人周彦伯说。

去年10月,益谷气全谷物浓浆项目在兴化经济开发区及沙沟镇实现产业化。该项目运用谷物湿法超细粉碎技术、独特的轻发酵工艺,实现全谷物利用,推动农产品附加值倍数提升。在新模式的引领下,目前已有22个科创项目在兴化注册,其中10个项目属于新兴产业,成为“硬卡替”项目。

 

以资本力量催生新动能

 

科创项目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如何让科创项目落得下来?我市注重发展“耐心资本”,通过基金精准招商,推动项目建设。目前,我市已设立丽泽产业发展基金、新质生产力科创基金两个本土基金。丽泽产业发展基金资本规模3亿元,由兴化经济开发区主导;新质生产力科创基金资本规模1亿元,由国投公司主导。同时,市财政出资,一起与泰州市有关方面共同组建天使基金、泰州战新子基金。以思锐增材项目为例,该项目是南方科技大学成果转化项目,2024年10月落户兴化经济开发区。项目采用独特的真空研磨吹塑工艺生产钛合金粉,产品应用于3D打印等行业。该项目一期融资1650万元,而我市以丽泽基金注入500万元撬动。此外,泰州天使基金投入500万元,南方科技大学梧桐基金投入500万元。项目将于6月投产运营。未来,我市将注重与相关基金公司合作共建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着力引导更多“金融活水”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耐心资本,满足科创项目发展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

 

特约记者 顾日升

通讯员 周 军 周如君

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