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以菜为“币” “兑”出晚年好“食”光

2025-06-13 09:33:53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韩 婷)民以食为天,助餐服务是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才能让老人们吃得安心、开心?钓鱼镇中朝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创新推出“以菜换餐”模式——老人可用自种瓜果蔬菜兑换助餐服务,既让餐桌飘起了“田园香”,又让养老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一大早,村民沈金荣拎着刚摘的茄子、豇豆和一筐自家土鸡下的草鸡蛋,与邻居结伴来到睦邻点。“鸡蛋2.3公斤36元,茄子2.2公斤8元,豇豆1.8公斤9元,合计53元。”将物品一一过秤后,睦邻点负责人张春雨对照物品换购价目表核账、报价、登记,沈金荣的兑换账本上又添了一笔新记录。“家门口种的菜吃不完,送来换饭票,攒够300元能吃两个月呢!”沈金荣笑得眯起眼,粗糙的指节轻轻摩挲着账本。

中朝村互助养老睦邻点以每顿饭菜5元的优惠价格,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和重残人员提供助餐服务。运营当中工作人员发现,用餐老人普遍有“种菜情结”,房前屋后的菜园常出现蔬菜过剩,而助餐点每日则需耗费人力和时间采购新鲜食材。大家一合计,何不将老人的“丰收烦恼”变成食堂的“新鲜货源”?一套便民机制应运而生。

“本村老人自己种的蔬菜吃不了,到我们居家养老点来兑换就餐,都按市场价折算餐费,我们节省了采购的人力和时间,老人增强了参与感,减少了支出,彼此都又方便又受益。”张春雨说。

有了村民自种自产新鲜食材的助力,睦邻点办得有声有色。上午8时左右,服务人员就忙着准备食材、烹制菜品,这些菜品当中就有老人们刚刚送来的豇豆和鸡蛋。“菜品每天基本都不一样,都是老人喜欢吃的,像今天就是蒸蛋、鸭腿,还有豇豆,营养又健康。”睦邻点服务人员宋小芳说。

考虑到一些老人路途较远、行动不便,睦邻点还为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上午10点半,老党员、服务人员荣明喜就开着车,将餐盒逐家逐户送到老人手中。村民陈得海开心地从荣明喜手中拿过饭菜,刚打开餐盒,红烧鸭腿的香味就飘了出来:“我腿脚不利索,多亏他们天天送餐上门,又方便又健康,比我自己烧省事多了。”

“以菜换餐”模式推行以来,中朝村睦邻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老人,日均50多位,约占全村老人的三分之一。 “目前,除了中朝村的助餐点之外,我们准备在全镇推广以食物来兑换助餐的行动,让更多老人享受绿色健康的食物和优质的助餐点服务。”钓鱼镇为民服务中心民政负责人沈步炳表示,“引导老人用自种蔬菜、土鸡蛋等兑换餐食不仅是省时省力的事,也是让老人在‘种-送-吃’间感受参与的乐趣和被需要的价值,让‘银发餐桌’暖胃同时更暖人心。”

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