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东荡村:拆旧建新重塑乡村风貌 党群同心擘画和美新篇

2025-06-23 11:01:10

本报讯 曾经破旧杂乱的巷道变身整洁的柏油路,荒芜的草地化作村民议事休闲的“红色幸福长廊”,如今走进海南镇东荡村,道路平坦宽阔、民居美观大方,太阳能路灯、文化长廊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在党建引领下,东荡村干群勠力同心,通过拆旧建新,正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农村道路是造福于农民的民生工程,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动脉”。走进东荡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崭新的柏油马路,这次新修路段全长800米,路段宽6米。柏油路面的铺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路宽了,路上的裂纹也不见了;路平坦了,道路通行环境也更好了。村民表示一开始这条路上总有坑坑洼洼,骑电瓶车接送孩子都不便利,现在改造过后,出行都十分便捷了。

近年来,东荡村锚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干群一心,村容村貌、产业发展、乡风文明都有了显著提升。“我们村有人定期打扫巷道、清理河面漂浮物和白色垃圾,村庄环境这几年改善了不少,确实好多了。”村民陈建华笑着说。

村庄亮化980米,点亮村庄的同时,也“点亮”了村民的夜生活;新建三座公厕,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河道清淤510米,实现清水绕村、绿意满乡,但最值得一提的还得是曾经的荒草地摇身变成“红色幸福长廊”。红色文化墙、休憩长椅、凉亭等设施一应俱全,处处体现着设计的精巧与贴心。长廊建成之后,成为大家议事阵地,逐渐形成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浓厚氛围。“现在理论宣讲搬进长廊里,阵地活动从室内搬到室外,不仅形式新颖、互动性强,而且打破了过去‘一人读众人听’的现象,内容更丰富,语言接地气,促使党员一起学习、共同成长。”海南镇东荡村党总支书记陈开银介绍道。

东荡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锚定水产养殖特色产业深耕细作。盘活闲置资源,成立水产品交易服务中心,构建起“生产-销售-加工”完整产业链,让“水中金”源源不断变现。产业引擎轰鸣,直接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在产业协同发展中稳步上扬,为乡村建设注入澎湃经济动能,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更让大家看到在家乡干事创业的奔头。

“曾经在无锡打零工,一年也赚不到多少钱,由于家乡环境越来越好,加上要照顾家中小孩和父母,我就回村创业,养起了螃蟹,养殖面积120亩左右,效益还可以,比在外面更有干劲。”村民沈广建开心地说道。

“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培养文明新风尚,把东荡村建设得更美好。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海南镇东荡村党总支书记陈开银表示。

全媒体记者 徐苗苗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