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铁骨铸丰碑 传承慰英魂

2025-06-24 09:32:17

编者按:历史长河奔涌不息,每一段波澜壮阔的过往都镌刻着民族的精神密码;岁月更迭时光流转,每一位为国为民捐躯的先烈都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在兴化这片热土上,抗日烽火曾熊熊燃烧,无数英雄儿女浴血奋战,以热血与生命谱写壮丽史诗。他们的名字与事迹或因岁月蒙上了尘埃,但他们的理想信念却始终闪耀光芒、值得铭记。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即日起,本报开设“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回溯我市的抗战足迹与珍贵记忆,和读者们一起触摸历史温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敬请关注!

 

本报讯 清风拂过青松翠柏,严昌荣烈士纪念碑前放满了白色鲜花,前来悼念的人们肃穆庄严,面对纪念碑深深鞠躬,寄托对英雄的无尽哀思。

在昌荣镇,长眠着新四军抗日名将——严昌荣。他用生命为这片土地赋予最鲜亮的底色,也让“昌荣”二字承载了永恒的红色荣光。

驱车至昌荣镇塘港河西岸,绿色围墙上“建强红色小镇,告慰英雄团长”的标语格外醒目。河畔,29米高的严昌荣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少壮从戎,虎啸荆湘。万里长征,志气轩昂;延安抗大,百炼成钢……”市审计局局长、昌荣镇原党委书记邵国昱于2020年创作的《昌荣赋》,描绘了严昌荣烈士的光辉一生,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严昌荣,1914年生于湖北松滋,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红三军转战多地,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43年9月,严昌荣率部攻打日伪占据的水路交通要塞——唐子镇,由于该镇四面环水、工事坚固,加之日伪军火力猛烈,突击船只难以登岸。为牵制敌火力,严昌荣亲自用掷弹筒朝敌人猛轰,因掷弹筒意外爆炸牺牲,时年仅29岁。

为纪念严昌荣,1943年兴化县抗日政府将唐子镇改名为昌荣镇。1993年,昌荣镇政府在严昌荣当年战斗过的塘港河西岸建立严昌荣烈士纪念碑。1995年,该镇在唐子村东侧、塘港河东岸,建立了唐子战斗遗址公园。

时光荏苒,人们对严昌荣烈士的缅怀之情不曾改变。“我们镇里的每个孩子,从小就知道严昌荣的故事。”每年清明,昌荣镇中心校的师生都会来祭扫烈士,举办红色故事会。“英雄的事迹,早已刻进昌荣人心里。”昌荣镇中心校教师张晔说。

为缅怀抗日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全镇党员干部精气神,2017年7月,昌荣镇党委政府决定重建严昌荣烈士纪念碑,并结合农文旅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建设,规划建设严昌荣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景区以纪念碑原址为中心,景区面积830多亩,其中核心区105亩。核心区主要建设纪念碑、纪念广场、纪念馆,项目拟整合里下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4A级景区。

为搜集严昌荣烈士的史料,昌荣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带着规划,先后到新四军研究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寻访严昌荣的战友及其后人。为支持昌荣镇建设红色景区,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批拨了部分退役战斗机、坦克、装甲运输车、榴弹炮等武器装备。

近年来,昌荣镇党委政府以创新思维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家底”,并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红色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都超过3万人次,成为兴化市全域旅游的示范基地、红色资源的集聚宝地和党性教育的红色高地。”昌荣镇党委书记薛梅说。

“今之昌荣,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民丰物阜,万户小康!”《昌荣赋》的结尾,描绘的正是昌荣镇的现实图景。这座从战火中走来的英雄小镇,用坚韧与希望赓续红色血脉,正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振兴篇章。

转载自《泰州日报》6月20日二版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