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为重度失能老人打造“温馨港湾”
本报讯 5月下旬以来,安丰镇中心卫生院中圩院区热闹了起来,装修一新的病区又陆续迎来了10多名高龄、失能、失智老人。至此,共有38名老人将在这里享受到有品质的医养结合服务。
2023年,为整合资源,原中圩卫生院并入安丰镇中心卫生院,成为其社区“门诊”,病房也随之闲置。今年2月,安丰镇中心卫生院启动中圩院区医养结合点建设,新装修了10间病房,增设长护险专区,配套医养结合床位40张,建设了餐厅、助浴房,添置了护理设备,并增派护士、招聘护工加强了院区医护力量。
“让闲置病房得到利用,嵌入医疗服务,使医院不能长期收治、家庭或养老院不能料理的高龄、失能、失智及重症老人,有个可医可养的温馨港湾,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民生大事,更是各级部门必须实施的分内事。”市卫健委负责人表示。
为切实解决特殊群体老人医养问题,去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医养结合工作的部署,围绕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目标,计划三年内用部分医疗床位改建、新建医养结合楼等方式,设置医养结合床位3000张以上,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新增并投入使用的医养结合床位达500张。与此同时,我市还以民政、卫健部门为主导,成立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各环节价格政策,加大包含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保险在内的保险支持力度,致力于打造“平民式”高品质医养结合体。
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市委、市政府赋予建设的医养结合示范项目之一。该院系二级综合医院,成立昭阳护理院,规划医养结合区域总面积7500平方米,设置260张医养结合床位,并获批长护险受理网点及长护险定点医疗机构资质。
“父亲在这里护养,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 在昭阳护理院,看着轮椅上笑意融融的父亲,市民张先生夫妇感慨道。
老人今年80岁,身患癌症等多种疾病,又因中风导致失语,家人照顾起来深感力不从心。“上午已推着老伯去厕所7次了。”护理员说,老伯常有尿感,很少排得出来,于是频频推他到厕所。今年3月,听说三院开设了专业照护服务后,张先生夫妇便将老人送了过来。“日常护理、膳食营养这些生活细节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体贴入微,真不愧是公家护养院。”张先生评价说。
“医院老年科医护人员每天都会查房,密切关注老人健康状况。”昭阳护理院负责人介绍,护理院目前收住老人30多名,实行病区化管理,24小时有医务人员值守。
在昭阳护理院内,记者看到,每间病房门口都标注了入住者姓名,有因脑梗后遗症长期卧床的陈奶奶,也有因脑梗抗拒进食、丧失语言能力、大小便不能自理的韩爷爷,以及其他病患老人。根据入住人员的具体情况,护理院还专门制定了个性化护理方案,合理饮食。“护理员们不怕脏、不怕累,定时帮老人翻身、清洗,做好二便护理,至亲也难以长期做到,她们做到了。”护理院负责人说。经过精心照料,不少老人都恢复了往日的精气神。护理院还被市残联确定为市残疾人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很多本市和外县市的单位也不时前来取经学习。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有5家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业务,收治失能、半失能老人,分别为三院医养结合业务、安丰镇中心卫生院中圩院区内嵌式医养结合服务,以及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垛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安丰镇中心卫生院老圩院区开设的长期护理保险病区。
“医疗、康复、照护、心理关爱”四位一体的医养特色服务体系日渐赢得了社会的肯定与赞誉。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过去医养结合多集中在大城市的民营机构,费用非常高,现在要做成县城及乡镇“平民式”高品质医养结合体,虽然困难依旧很多,既有经济、政策原因,也有社会认知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但相信在发展中这些问题会逐步解决,最终实现医疗与养护的顺畅衔接,以及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的深度整合。
特约记者 顾日升
通讯员 刘亚筠 顾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