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拳心传太极 洒一片赤诚育新人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 通讯员 冯琪)在水乡晨雾中,总有一群身影伴着晨光缓缓舒展拳脚,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将混元太极的刚柔并济演绎得淋漓尽致。这背后,离不开一位坚守四十年的领路人——董庭芳。作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第三代传人,他以拳为媒,以心为灯,不仅让混元太极在兴化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更带领弟子们在全国赛场斩金夺银,在武术段位晋升中突破前行,书写了一段传统武术传承与创新的动人篇章。
四十载耕耘,让太极“飞入寻常百姓家”
“混元太极,造福人类”,这是混元太极创始人冯志强定下的宗旨,也是董庭芳四十年来坚守的初心。受家庭熏陶,少年时期的董庭芳便对中华武术心生向往,从少林拳、擒拿拳到八极拳,再到拜入祁门通臂拳第六代传人周宝昌、殷俊芝门下习练传统拳械,他的武术之路从未停歇。2011年,董庭芳有幸拜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道云龙先生为师,自此与混元太极结下不解之缘,也开启了他在兴化传承太极文化的崭新征程。
自1986年起,董庭芳便携夫人蒋英兰在兴化多地开办武术培训班。四十年来,无论是城区街道的练功点,还是农村乡镇的文化广场,都留下了他们公益教学的身影。为了让混元太极这门“阳春白雪”的传统技艺走进普通群众,董庭芳夫妇创新宣传方式,用身边人、身边事讲述太极带来的改变——有人因练太极改善了多年的肩颈疼痛,有人在坚持习练中缓解了焦虑情绪,这些真实的案例,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混元太极的课堂。
截至2025年,兴化混元太极研究会的本市籍会员已达200余人,外市籍会员30余人。从最初寥寥数人的小团体,到如今遍布城乡的习练队伍,董庭芳用四十年的坚守,让混元太极成为兴化人健身养生、传承文化的重要选择,也让“太极之乡”的名片在兴化愈发鲜亮。
慧眼识珠+千锤百炼 打造“混元铁军”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董庭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传承太极不仅要普及,更要培育优秀的接班人。为此,他始终秉持“慧眼识珠、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默默观察,物色那些热爱太极、基本功扎实的学员,经过多年考察培养,再经师父道云龙同意,正式收为弟子。
2019年10月和2023年5月,两批共10名学员有幸成为董庭芳的弟子,成为混元太极第四代传人。为了让弟子们得到更高水平的指导,董庭芳自2017年起,先后选送多批优秀学员和弟子前往安徽全椒、南京江宁等地,参加师爷道云龙举办的专项培训班,系统学习24式、48式混元太极拳、62路炮锤,以及混元太极棒、剑、刀等器械技法。
“师爷的耳提面命,师父的悉心打磨,让我们的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弟子刘春香回忆道。在2025年全国太极拳公开赛(江苏赛区)上,刘春香表现亮眼,与其他6名弟子一同斩获5金、4银、4铜的优异成绩。而在武术段位晋升中,这10名弟子更是交出了5人获中国武术六段、4人获五段、1人成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出色答卷。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董庭芳“严师”与“慈父”的双重担当。赛前备战,他顶着盛夏酷暑亲自指导,纠正每一个细微动作;日常训练,他鼓励弟子勇于挑战,激发大家的斗志。正如弟子王花所说:“师父不仅教我们练拳,更教我们做人——练拳要‘内外兼修’,做人要‘虚实相生’。”
以太极之力 绘就全民健身新图景
如今的董庭芳,身兼兴化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会长(法人代表)、混元太极研究会会长等多项职务,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传承太极的初心。在他的带领下,兴化混元太极研究会不断探索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融合之路,让太极不仅成为竞技赛场上的夺金项目,更成为全民健身中的热门选择。
为了提升习练者的武德修养和技术水平,研究会建立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定期举办培训会、展演会,让学员们在交流中进步;走进校园、社区、企业,开展太极公益课,让更多人感受太极的魅力;组织弟子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用太极传递健康理念……这些举措,不仅让混元太极在兴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更为地方全民健身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被问及未来的规划时,董庭芳笑着说:“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教下去。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爱上太极,把这份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让混元太极真正造福更多人。”
从少年习拳到中年传艺,从一人坚守到众人追随,董庭芳用四十年的时光,在水乡大地上种下太极的种子,如今已绽放出绚烂的花朵。他的故事,是传统武术传承者的缩影,更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