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葱出垛上

2025-09-12 09:22:57

文/刘春龙

 

如果不是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当你经过垛田地界,映入眼帘的总是一片盎然绿意。起初,你会想当然地以为,这是无数种蔬菜汇集而成的绿色海洋,但稍加辨认,你才发现,它们几乎长着同一副面孔,进而知道,它们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香葱。

香葱是后来的名字,垛上人原本称之为大葱。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大葱也就是一个调味类蔬菜,煮鱼烧肉时搁上一点。你到兴化农贸市场买菜,很少见到有专门卖葱的,多数是在旁边放上一捆葱,等顾客买好了菜,再“饶”上几根葱,不要钱的。放眼全国,你问哪里的葱最有名气,十有八九会说山东大葱,甚至具体到章丘大葱。不过,垛上人并不以为然,物像主人形嘛,山东大葱哪能跟垛田香葱比呢?山东大葱恰如山东大汉的体形,粗壮、挺拔,而垛田香葱则有水乡女子的风韵,纤巧、柔顺;其口感也有差异,前者爽脆,后者清甜。

仅仅把香葱作为调味品,未免有失公允。其实香葱不但营养价值丰富,而且药用价值颇高,《本草纲目》就有关于葱的入药介绍。现代研究表明,葱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纤维素、磷和蛋白质,具有解表发汗、开胃消食、调剂血脂之效。其特有的硫化丙烯,既能增进食欲,又能杀菌,还能预防风湿病。常食香葱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防止血液中出现纤维状凝结,有预防心血管病的效用。

所以,我们不妨多吃葱,多吃垛田香葱。关于垛田香葱的妙处,过会再说。民间有个歇后语,韭菜炖蛋——冒充(葱)。可见炖蛋这道菜,首选的是香葱,只是在缺了香葱时,才让韭菜“顶替”一下。香葱大都用作调料,垛上人家却有一道保留菜肴,叫炒香葱。烹饪手法与炒韭菜相似,怎么炒韭菜的就怎么炒香葱,这回颠倒过来了,香葱权且冒充了一回韭菜。炒香葱固然好吃,可炒得不好,会觉得荤味太重。再说了,炒香葱再怎么好吃,也脱不了调味品的标签,招待客人也就有怠慢之嫌。不过,逢上三五知己小酌,垛上人有时还会来上一盘炒香葱,享受“一掷千金”的豪气,自然也就多喝几杯了。

垛上种植香葱究竟起于何时,似乎从垛田地貌出现的那天起,香葱就与之相伴了。而最有名气的香葱则来自小徐垛,号称“垛上第一葱”。这源自一句民谣,“大徐垛的麻线,小徐垛的葱,翟家垛的叽菜喊得凶。”足以表明“小徐垛的葱”的地位,兴化最好的香葱在垛上,“垛上第一葱”自然也是“兴化第一葱”了。

1990年前后,我曾在小徐垛蹲点,算是对“垛上第一葱”略知一二。“小徐垛的葱”本是“小米葱”中的一种,村里人却给它起了个怪怪的名字,叫“kuò葱”。这kuò怎么写,问了好多人,也说不出所以然,反正老祖宗就是这么叫的。kuò有两个解释,一说这葱没有种籽,分棵而栽,生长时分蘖较快,是普通香葱的四五倍;二是垛上人把作物宿根掰开、分棵的动作叫kuò,俗称kuò开。以此推测,这“kuò葱”是否叫“棵葱”,或者“阔葱”,抑或“劐葱”,不得而知,在此请教方家了。为叙述方便,暂且称之为“棵葱”吧。至于“小徐垛的葱”何以出名?确实让我这个远郊的垛上人大开眼界:这种棵葱竟然属于小徐垛独有,就连邻近村庄都没有种植,全垛田全兴化仅此一家。与普通香葱相比,棵葱味道更为温柔、爽口,那是城里人的最爱,打烧饼的专供,烧菜的首选,哪怕下碗面条也要用它“撒碗头”。

三十多年过去了,不知“小徐垛的葱”现状如何,前段时间特地做了一番了解。没想到棵葱越来越少,全村加起来只剩一亩左右。问及原因,似乎“不识货”的人越来越多了,早就不知“小徐垛的葱”的名气与口碑。加之棵葱产量没有大葱高,大葱一年长三季,甚至四季,而棵葱一年只能春秋两季。更重要的是,作为调料葱的上品,棵葱价格自然要比普通大葱高。倒是一种从江南引进过来的“胡葱”慢慢取代了棵葱,其植株比棵葱更高,可达60厘米,味道也更冲,能把人眼泪熏下来。老农告诉我,就这样,胡葱也只有十几亩。挺奇怪的,小徐垛几乎不长那种专供脱水加工的香葱。

小时所见,香葱并没有如此大的种植规模,小打小闹居多,家前屋后长一点,甚至弄个破盆装点泥土长个十棵八棵的,烧菜时或从地里拔上几棵,或从盆里掐几根葱叶。盆栽多是“果儿葱”,根茎有点像百合,叶和根都可食用。也有长了卖的,近郊人家挑着蔬菜进城叫卖时,顺带一捆香葱,并不见有谁来买,倒是顺搭送了不少。

记得“联产到劳”以后,香葱面积渐渐多起来。常常是在腊月里,几户人家联手,装上一船大葱“出门”去卖,到北边的盐城、建湖、射阳一带,或“打贩”卖给“二道贩子”,或“卸行”卖给青货行,当然也有自行叫卖的,只是要花工夫了。这样的“出门”,常有碰运气的成分,行情好能卖个好价钱,过个“肥年”,行情不好,年都过不安稳。

香葱真正大规模在垛上种植,是在脱水蔬菜快速发展的时候。伴随着国际市场对脱水香葱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脱水蔬菜原产地与主产地,垛田境内脱水蔬菜加工企业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仅王横一个村最多时就拥有30多家,这无疑极大调动了农户种植香葱的积极性。虽说垛子上的色彩单一了,老百姓的口袋却丰富了。不可避免的,包括“小徐垛的葱”在内,其他品种的葱慢慢边缘化,继而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常有人问我,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的为什么是“垛田香葱”而不是别的什么葱?依我之见,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堪称典范的种植技艺。垛田地处北纬32°40′、东经119°43′的里下河腹部,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最适宜香葱生长。垛田又是在湖荡沼泽地上堆垒而成,土质疏松,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加之每个垛子面积不大,四面环水,易灌易排,通风好,光照足。这样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放在全国不会有第二处。更让人称道的是种植方法,移栽讲究疏密有度、恰到好处,保水注重干湿相宜、水分适中,施肥主打有机肥,治虫尽量动手捉。如此这般,香葱哪有长不好的道理?即便是“伏葱”,垛上人家照样把它长得青枝绿叶。这些年来,香葱行情越来越俏,种植水平也越来越高,套种轮种,一年三茬,亩产万斤已成常态。

原本的大葱,先是改叫香葱,后又冠以“垛田香葱”“兴化香葱”,2006年还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也是欧盟认可的地理标志产品,全国才100家,江苏仅3家。如今脱水香葱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葱出垛上”已“葱向世界”了。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