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荡村:精雕细琢,打造和美乡村新画卷

本报讯 近日,记者走进垛田街道高家荡村,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民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从解决家长揪心的学生出行安全,到及时回应村民关切的道路修复;从打造休闲漫步的惬意空间,到谋划壮大集体经济的特色产业……高家荡村党总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细微处着手,在实干中前行,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护学岗”“护学亭”:小举措守护大民生
每天上午,在高家荡村通往幼儿园和小学的路上,总能看到一些忙碌而温暖的身影。他们是村里的“护学岗”志愿者,风雨无阻地守护着孩子们的上学路。“目前我们村设立了一个护学岗,还建设了一个护学亭,供本村村民学生阴天下雨暂时躲雨。”高家荡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正鹏介绍道。这看似平常的举措,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该村适龄入园、入学的幼儿和学生共有三个批次80余人。以往,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家长接送不便,孩子们在校门口或路边等候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村党总支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行动,不仅设立了由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护学岗”,在上下学高峰时段维持秩序、疏导交通,还贴心地在临近学校路段修建了“护学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遮风避雨的等候场所。这一“主动守护”加“贴心港湾”的组合拳,赢得了村民们的纷纷点赞,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也体现了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精准与温度。
及时响应解民忧:道路修复暖民心
美丽乡村,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基础设施的完善是重要一环。在推进村庄自来水管网改造和燃气管道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部分村内道路进行了开挖。工程结束后,路面修复成为村民们关注的焦点。
“村庄自来水改造和燃气开挖,把路面结构都破坏掉了,”村民吴应成回忆道,“我们跟村里反映这个问题,村里很重视,很快就对这条路进行了修复。”村“两委”在接到村民反映后,没有推诿拖延,立即协调施工方,督促其严格按照标准对开挖路段进行恢复重建。如今,修复后的路面平整如初,村民出行更加便捷舒心。“目前修复到这个现状,我们也比较满意。”吴应成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这件事的处理,不仅解决了具体的出行问题,更畅通了干群沟通的渠道,提升了村级组织的公信力,让村民感受到了被尊重和重视,凝聚了共建共享和美乡村的合力。
“长廊”+“鱼塘”:闲置资源变身休闲经济新亮点
沿着整洁的村道漫步,一处新建的长廊映入眼帘,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休闲聊天的好去处。高家荡村党总支书记张泉介绍了这个长廊的多重功能:“首先,它为村民提供了饭后休闲、散步的场所,提升了生活品质。”长廊的建设,巧妙利用了村庄的公共空间,为村民创造了优质的户外休闲场所,促进了邻里交流,丰富了乡村生活的内涵。
然而,村党总支的谋划并未止步于此。张泉接着透露了更具发展眼光的第二步棋:“其次,我们正与这个鱼塘塘主积极协商,准备为本村村民和外来游客提供有偿的钓鱼场所。”村里有一处闲置的鱼塘,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村“两委”看到了将其盘活的潜力,计划通过协商合作,将其开发成规范的垂钓点。这一设想,不仅能为村民增添一项休闲娱乐活动,更能吸引外来游客,发展乡村旅游,为村集体经济开辟新的增收渠道。从满足基本休闲需求,到探索“休闲+经济”的发展模式,高家荡村正尝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对于高家荡村的未来,张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乡村环境整治,提升群众居住的幸福指数,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作贡献。”这简短的话语,勾勒出高家荡村建设和美乡村的清晰路径。
全媒体记者 韩 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