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赋能基层治理 温情服务浸润民心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 通讯员 朱宏轩 黄玲)法治是基层治理的基石,民生是社会和谐的底色。近日,竹泓镇与垛田街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分别开展普法讲座与文明实践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干部案头、把暖心服务递到百姓手中,在金秋时节为基层治理注入法治力量与民生温度。
9月30日,竹泓镇一场聚焦法治能力提升的专题讲座如期举行,江苏兴华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吴卫兵律师受邀登台,为全镇机关干部、村干部、后备干部、乡村振兴人才及教师、家长代表带来“法律盛宴”。作为兴化市政协委员、泰州市新联会会员、兴化市新联会副会长、兴化市政法机关监督员,吴卫兵律师以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为核心,用“法条解读+案例剖析”的方式,将无人机管理规范、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民警办案程序优化等热点内容娓娓道来,更深入阐释正当防卫认定、违法记录封存、民事案件和解等与群众权益息息相关的法律要点,让抽象法条变得鲜活易懂。
在刑事法律讲解环节,吴卫兵律师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的常见罪名,针对危险驾驶、贪污受贿等高频违法情形,细致拆解构成要件与法律责任,同时结合司法实践剖析刑事案件来源,为基层干部划出履职“法律红线”。“既有理论高度,又接基层地气!”参与学习的干部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为今后依法办事、服务群众提供了清晰指引,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这边镇村干部“充电”忙普法,那边百姓家门口享服务。近日,在垛田街道莲溪湖村,一场以“文明实践‘邻’距离 温情服务暖人心”为主题的活动正温情上演。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与爱心义剪师傅组成“服务小分队”,把便民服务点变成政策宣传的“小课堂”、法律咨询的“解忧站”、邻里互助的“暖心港”。
活动现场,派出所摊位前始终人气十足。民警们手持宣传册,用真实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生动的防火防盗常识、实用的网络安全技巧,为居民们敲响安全警钟。“陌生链接别点,可疑来电要查”“出门记得关水电,门窗锁好再离家”,一句句贴心提醒,将安全意识悄然植入居民心中;面对大家提出的各类安全疑问,民警们耐心解答、细致回应,亲切态度赢得阵阵赞许。
司法所的法律咨询台则成了居民的“法律靠山”。工作人员围绕婚姻家庭矛盾、财产继承纠纷、邻里权益维护、劳动合同争议等民生热点问题,逐一提供专业解答,既讲解法律规定,又传授维权方法,引导居民“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法治信仰在互动交流中生根发芽。
最动人的场景,当属爱心义剪区。义剪师傅手持剪刀,一边与排队的老人拉着家常,一边精心修剪发型。剪刀开合间,碎发落下,清爽造型焕新登场。“您看这个长度合不合适?”“剪完精神多啦!”居民们看着镜中容光焕发的自己,脸上绽放出满意笑容,纷纷为师傅的无私奉献点赞——这一把剪刀剪去的是烦恼,传递的是邻里间的脉脉温情。
从竹泓镇的“普法赋能”到垛田街道的“温情服务”,两地以不同形式诠释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度”。普法讲座为干部筑牢依法履职的“法治堡垒”,文明实践活动让百姓感受到政策服务的“民生暖意”。今后,随着法治宣传与便民服务的持续深化,文明的种子将在兴化基层沃土上继续扎根生长,结出治理有效、民生幸福的丰硕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