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场”变身“微型公园” 农家菜园里藏着幸福味
本报讯(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王晓荣)一棵挺拔的百年老榆树旁,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红色地面上整齐摆放着各类健身器材……一群老奶奶正坐在凉亭里闲聊,笑容惬意地绽放在脸上。这是金秋时节,人们在戴南镇茅山村东孙沐自然村看到的一幅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活图景。
茅山村东孙沐自然村负责人金小亮介绍,这片区域原先是露天粪坑、猪圈的“遗留之地”,后来还一度沦为垃圾堆放场,周边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在镇政府与本村乡贤的大力支持下,村里依河傍路进行改造,最终为老百姓打造出了这个近在身边的微型景点。
与微型景点相邻的,是一块块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农家美丽菜园,二者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处独特的“微型公园”。今年已是80岁高龄的王巧婉奶奶,一大早便在自家小菜园里忙活起来:她先细心平整出一小块土地,撒上些许小青菜种子,又提着水壶缓缓浇上水。小菜园里还种着茄子、辣椒、豌豆苗等多种作物,西侧一边是开得热闹的紫色扁豆花,另一边则是香气四溢的桂花树。王奶奶笑着说:“一边摘扁豆,一边闻着桂花香,心情别提多舒畅了,这样的日子,起码能多活10年!”
金小亮表示,村民们都格外喜欢这些小菜园,每天早晚总会来园子里看看菜苗、摸摸叶片。“村里的老人们干了一辈子农活,都是种菜的行家里手,只要有块地,她们不仅能打发闲暇时光,还能解决自家的吃菜难题。”
不远处,熊巧凤奶奶正蹲在自家菜地边,仔细揪着杂草;随后她走到墙根下坐下,慢悠悠地剥起了黄豆。她笑着说道:“我们这些老人,每天一起种种菜、聊聊天,说说笑笑的,日子过得开心得很。”
金小亮指着河边的小菜园说道:“过段时间,我们会在小菜园临河的一侧新建一条步道,还会安装上防护栏杆,方便村民安全通行;河对面的那块空地,也会重新平整浇筑,新建一个停车场,解决大家停车难的问题。” 谈及村民们的状态,他感慨道:“每次看到村民们在小菜园里露出幸福、满足的笑容,我们心里也特别欣慰。”
茅山村党总支书记曹学俊表示,为了更好地满足村民种菜的需求,村里在规划“蔬菜公园”时,对选址、地块面积等都进行了细致考量,力求既让这片区域看起来美观雅致,又能切实发挥实用价值,真正把“蔬菜公园”办成村民满意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