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各界共绘助学“同心圆”
本报讯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社会力量的温暖护航,更是推动教育事业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兴化大地上,企业、社会组织与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为当地教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爱心与责任谱写了一曲曲“助教兴学”的动人赞歌。
企业担当:大手笔投入,夯实教育硬件与师资根基
作为本土企业的代表,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将支持地方教育视为己任。早在2018—2019年,公司便每月出资10万元,专项用于戴南高级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筑牢“人才基石”。2019年,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公司更是一次性出资3000万元,为戴南高级中学、戴泽初级中学和戴南中心小学各新建一幢教学楼,让孩子们得以在更宽敞明亮的环境中学习成长。2020年,公司再续善举,不仅出资1945万元注入兴化地区奖教基金,激励优秀教师扎根教育一线,还投入2000万元建设戴南中心小学综合楼,持续为地方教育硬件升级“加码”。
同样积极投身助学事业的还有江苏好再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自2024年起,公司发起“携手未来润心同行”奖助项目,聚焦优秀学生培养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连续实施两年,累计奖助学生885人次,发放奖助资金282.3万元,用精准帮扶为学子们的求学之路驱散阴霾、点亮希望。
2025年教师节之际,兴化农村商业银行也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责任,为教育事业送上“节日厚礼”:一方面捐赠15万元启动“正实励学计划”,专项奖励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名校的兴化学子,以及培育优秀人才的一线优秀教师,以高规格奖励激发学子奋进动力、肯定教师育人成果;另一方面同步捐赠6万元设立“强基计划”教师专项奖励,聚焦基础学科教学领域,鼓励教师深耕基础学科教育,为学生筑牢学业根基。两项捐赠切实呼应了企业“普惠城乡共兴一方”的使命,为兴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添助力。
基金赋能:专项助力,精准滋养教育“成长沃土”
在兴化教育公益版图中,各类专项教育基金的设立,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精准化、长效化的支持。作为兴化中学校友,王志高先生自2019年起设立“春雨奖励基金”,以校友情怀反哺母校教育事业,专项用于奖励兴化中学优秀师生。截至目前,项目已连续实施7年,累计奖励140人次,发放资金70万元。这份跨越时光的“校友情”,不仅为母校师生带来物质激励,更以“榜样回归”的力量,鼓励学子们毕业后反哺社会、传递爱心。
2023年,石俊贵先生设立“正实教育奖励基金”,将帮扶目光聚焦兴化中学优秀师生。三年来,基金已投入85万元,累计已奖励65人次,以榜样力量激发师生们的奋进热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校园氛围。
追溯更早的公益足迹,2018年,葛家澍先生的弟子们共同发起“葛家澍教育基金”,开启了长达8年的助学征程。基金每年固定捐赠10万元,其中5万元用于奖励兴化当年考取厦门大学或其他一本及以上重点高校会计及相关专业(含审计、财务管理等)的优秀学生,为学科人才培养搭建“上升通道”;另外5万元则定向用于奖励或资助兴化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与相关专业师生,并支持会计学科发展。8年间,基金累计奖助师生400人次,发放奖助资金80万元,成为推动当地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多方联动:政企社协同,织密困境学子“帮扶网”
除了企业与个人的力量,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更能让助学公益覆盖到更广泛的群体。2024年,中共江苏省委驻兴化市乡村振兴工作队主动参与教育公益,捐赠10万元针对兴化中学设立“优秀园丁奖”“优秀学子奖”和“清北奖”。多层次的奖励体系不仅覆盖师生群体,更以高标准的奖励激发校园向上活力,助力兴化中学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注入政策与资源双重支持。
2024年起,兴化市教育局联合市慈善总会、益行儿童基金会,共同启动“考入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为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特殊困难学生送去关怀,资助标准为每人4000元。项目实施两年来,已累计资助学生259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03.6万元,帮助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与此同时,益行儿童基金会还单独发起“兴好有你童享未来”项目,针对兴化在校困境儿童开展帮扶。两年间,项目累计奖助学生347人次,发放奖助资金24.65万元,用温暖的陪伴守护孩子们的成长时光。
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助学队伍,以个人微光汇聚公益暖流。2020年,社会爱心人士奚友方先生积极投身助学事业:一方面聚焦楚水实验学校教师团队建设,捐赠10万元设立“助学奖”,专项用于奖励学校优秀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参与“滴水筑梦”项目,出资80万元助力困难学生帮扶。不同于单一表彰个人,其教师团队奖励项目以“团队激励”为核心,既肯定教师们在教学协作、课程研发中的集体贡献,也鼓励教师团队互帮互学、共同提升,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进步注入动力。
2018-2020年及2025年,爱心人士夏凤勤先生出资实施“滴水筑梦”项目,联合奚友方等力量,共同资助兴化中学、楚水实验学校、第一中学、安丰高级中学和文正实验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夏凤勤先生个人累计出资355万元,为多所高中的困境学子撑起求学“保护伞”。2023-2025年,夏凤勤再续善举,出资120万元,专项资助我市高中(含中职)学段的部分低收入家庭学生,为特定群体学子缓解经济压力,助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024年起,周宝琪先生则将目光投向基层校园,聚焦中堡中心校设立“爱心助学奖”,对学校的优秀学生、困难学生及优秀教师进行奖励与帮扶。项目连续实施两年,累计发放奖助资金10万元,让基层校园的师生切实感受到社会关怀。
从企业的大额投入到个人的温情捐赠,从硬件设施的改善到师生成长的赋能,兴化各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这份跨越领域、连接你我的爱心力量,正不断为兴化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更多学子在求学路上逐梦前行,也为当地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 姜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