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 详情

垛田街道:民生实事办在“心坎上” 幸福底色越绘越浓

2025-11-26 09:05:11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 通讯员 严嘉 孙益姚)“以前车子只能挤在路边,戴昭线上来往车辆呼呼过,老人孩子过马路都提心吊胆,现在有了正规停车场,停车安心多啦。”

近日,垛田街道凤凰垛村楼子片区的村民站在刚完成硬质化改造的停车场里,看着规划整齐的车位,脸上满是笑意。而杨荡村的公厕内,刚换好的水龙头出水顺畅,村民洗手时再也不用绕着漏水点走,大家连连夸赞:“这‘小修小补’修到了咱们心坎里!”

停车场从“无”到“有” 破解停车安全难题

凤凰垛村楼子片区的戴昭线两侧,曾是村民们的“临时停车场”。早晚高峰时,私家车、电动车挤在道路两侧,车流与人流交织,机非混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有时候下班晚,路边连个空位都没有,只能把车停在几百米外,天黑走路回家总有些担心。”村民们的吐槽,成了村两委班子心头的牵挂。

广泛走访征集民意后,村两委决定将片区内一处废弃的健身广场改造成公共停车场。可项目刚启动,就撞上了“硬钉子”——该地块在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已由建设用地变更为耕地,混凝土浇筑施工无法按原计划推进。“不能让村民的期盼落空。”村支书带着管区干部,一次次往国土部门跑。

为了将民生项目的意义讲清楚,他们带着村民的签名请愿书、现场拍摄的照片,反复与工作人员沟通,政策规定不明白,就坐在办公室里逐字逐句请教,材料有欠缺,就连夜整理补充。终于,这份诚意与坚持打动了国土部门,地块性质成功备案调整,为项目推进打开了突破口。

今年,借助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停车场硬质化改造顺利开工。施工期间,村干部每天都到现场查看进度,倾听村民意见,从地面平整度到车位规划,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如今,崭新的停车场已初见雏形,村干部正忙着规划车位线、设置引导标识,再过不久,村民们就能实现家门口安全停车的心愿。

公厕“小修小补” 擦亮乡村文明窗口

“之前这水龙头坏了好几天,水一直滴答滴答地漏,地面湿漉漉的,老人家来如厕特别容易滑倒。”杨荡村一位村民指着公厕里刚更换的新龙头,说道。近日,垛田街道杨荡村针对村内公厕设施老化问题,开展了一场精准维修行动,用细节提升村民的生活幸福感。

维修现场,工人师傅们分工明确、动作麻利,师傅们小心翼翼拆下旧灯泡,换上新灯泡,通电调试后,昏暗的公厕瞬间变得明亮。针对锈蚀漏水的洗手池水龙头,工人先关闭总水阀,用扳手拧下旧龙头,清理接口处的污垢后,换上适配的新装置,打开阀门测试,水流顺畅且接口严密无渗漏。同时,他们还对排水管道进行了全面排查,用工具疏通了轻微堵塞的管道,确保公厕设施正常运转。

从现场排查到完工清理,整个维护过程仅用了半天时间。“公厕虽小,却是村庄的‘文明窗口’,细节好不好,村民能直接感受到。”村两委负责人表示,后续将建立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台账,定期对公厕、路灯、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进行检查维修,让便民服务不“打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垛田街道的村干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回应期盼,无论是从“无”到“有”的停车场,还是“小修小补”的公厕,都承载着对村民的牵挂。这些民生实事,就像一粒粒幸福的种子,在乡村大地上生根发芽,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402